观碟:左宗棠收复新疆
(2025-09-01 08:14:28)分类: 观碟 |
左宗棠是晚清名臣之一,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相比,名气还是稍逊一筹。曾国藩最大的功绩是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李鸿章是近代洋务运动的领袖,是清朝末期举足轻重的重臣,张之洞是后期洋务派的领袖,其“中体西用”的思想对中国影响巨大。左宗棠大器晚成,早期怀才不遇,年逾不惑才得重用,其最为人称道的功绩是收复新疆。
新疆地区在古代常被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让西域各国归属中央统治以来,时附时判。但在中原统治者的眼中,西域一直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只是有时被占领、无力收回。当王朝强盛时,自然来归,当王朝衰弱时,自然被分裂。清朝末年,尤其鸦片战争之后,积贫积弱,这么庞大的一块肥肉,列强都想分得一块肉吃。首先是中亚以阿古柏为首的一股势力,在本国无法安身,就流窜到新疆境内,占据了南疆大片区域。俄罗斯也趁机占领美丽膏腴的伊犁河谷,英国占领者印度,也时时蠢动,想染指新疆(当然还有西藏)。而清政府内忧外患,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军事不起,财政拮据,对外敌的入侵有心而无力。新疆的问题就一直被搁置,被忽略。
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后,力主武力收复新疆。当时朝堂上有两股势力、两种思想,海防论、边防论争论不已。西方列强当时进入中国多通过海路,坚船利炮,让清政府无以招架,所以加强海防建设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尤以李鸿章为首。但作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深知,海防虽然重要,边防也不可偏废。新疆如果被占领,内蒙就不得安宁,内蒙如果不宁,京师也会危险。左宗棠的看法更长远,更具大局观。
当时朝廷国库空虚,无法支撑四处征战,更多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境地。老天眷顾,幸亏当时左宗棠坚持,有一些人坚定支持,才没有放弃新疆,否则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貌。各种因素辏集,三军用命,再加上阿古柏猝逝,集团内讧,收复新疆之战比预想中更顺利。俄罗斯在压力之下,也选择退出占领地区,只是讹诈了一些金钱方面的赔偿。在列强环伺、虎视眈眈的清末,新疆的收复是难得的一抹亮色。虽未能挽救清朝的覆亡,但让国人保留了一股气。左宗棠抬棺出征的故事被永远铭记,茂盛碧绿的左公柳一直在风中飘扬。
新疆收复后,改军府制为行省制,与全国的行政体制接轨。随后的几任新疆巡抚殚精竭虑,励精图治,让新疆很快融入朝廷的统治体系,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也奠定了新疆与内地一体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