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之国保
(2025-08-23 08:33:47)分类: 足迹 |
石家庄治下的赵县,历史悠久,见于史书记载,已有2500多年,作为郡治、州治长达1800多年。赵县古称赵郡、赵州,是中国第一批“千年古县”,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赵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保文物6处(赵州桥、永通桥、真际禅师塔、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之碑、宋子城遗址)。
赵州桥大名鼎鼎,小学课本都学过,号称“天下第一桥”,是赵州最出名的标志性景点。但永通桥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位于赵县县城西关村中冶河上,始建于唐代,结构型式与赵州桥基本相同,因此有“小石桥”之称。如今小石桥开辟成一个公园,免费开放,大片的荷塘与各种绿树相互映衬,而永通桥就隐身其间无言伫立。
真际禅师塔亦称柏林寺塔,为纪念晚唐高僧从谂禅师而建。柏林禅寺在中国佛教界具有很高的地位,但在历史的动荡中几乎毁灭殆尽,上世纪八十年代只剩一座佛塔和几株古柏。后来在虚云大师的弟子净慧禅师的一力倡导下,柏林禅寺得以重修。净慧禅师的功德甚大,在佛教界地位很高,得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禅宗历史上的赵州和尚即是从谂禅师,他留下了许多禅宗公案,发人深省,“吃茶去”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段。禅宗讲究顿悟,但从谂禅师倡导生活禅,不必苦思冥想,刻意追求顿悟。他认为生活处处是禅,只要认真地去生活,皆可得道。
陀罗尼经幢原为开元寺的遗物,寺已废而经幢独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陀罗尼经幢”。经幢共七级,与各地存世的经幢相比,体积更大,更精美,被称为“中华之最”、“华夏第一塔”。如今陀罗尼经幢矗立在十字街口,圆盘环绕,车水马龙,古老与现代融为一体。
大观圣作之碑刻于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因碑额有“大观圣作之碑”六字而得名,据称是当时的权相蔡京所题写。石碑坐落于赵州文庙遗址,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推行”八行取士”的科举制度,提倡封建德行,加强对学生文人的思想控制,奉宋徽宗敕令而刻立的。当时全国刻立很多块,但保存到现在的不多,赵州的这块保存最为完好。这块碑是借用唐代的一块碑改刻而成,碑阴尚有原碑刻字的痕迹,如今都已风化不可读。正面碑文由书学博士李时雍仿瘦金体而成,颇有特色。
宋子城遗址只剩一些土丘残迹,没有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