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碟:中山国
(2025-07-06 20:50:43)分类: 足迹 |
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分仍比较明显。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四方皆蛮夷之徒,唯有中原为正统,是文化兴盛之地。以礼治天下是西周初年制定的策略,也确实让中原王朝保持了几百年的持续稳定。然而,四方的“蛮夷”一直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让中原王朝不堪其扰。而中原王朝内部,经历了长期的春秋“义战”,也进入你死我活的“灭国之战”时期,也就是常说的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后世对战国时期实力强大的七个诸侯国的统称,他们均为万乘之国。秦、楚本被视为蛮夷,因为实力强大也不得不被视作七雄之一。七雄之下,仍有一些实力较弱的国家,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存,最有代表性的是有“战国第七雄”的中山国。
中山国主要由源于白狄的一支鲜虞人建立,他们本生存在西北地区,因为各种原因,逐步东移,最终落脚在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华北平原一带。因为源头是少数民族,所以历来不被中原诸侯所喜,魏国、赵国、燕国,都与中山国发生过战事。凭着少数民族强悍的战斗力,中山国历经了三起三落,最终被战国所灭。赵国在与边疆民族的战斗中,革除陋习,推行胡服骑射,增强了自身的战斗力,尤其是在与游牧骑兵对阵时的战斗力,最终让中山国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中。
中山国国土位于赵国和燕国之间,地狭人少,但背靠太行山,有大片的沃土,只要不发生大的战争,很快就可以经济富足,兵强马壮。纵观中山国的历史,当国君英明,韬光养晦,与周边国家保持比较融洽的关系时,国家就安定强大;当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事,就会民生凋敝,国力迅速衰落。战争的本质就是经济底蕴的竞争,作为千乘之国,与万乘之国对垒,除非迅速解决战斗,一旦拖延下去,时间越长,胜利的可能性越低。
中山国最高光的时刻是“五国相王”,以千乘之国的实力与万乘之国一起称王,让其登上了荣耀的高峰,但也是衰落的开始。不出头,还不引人注意,争抢着出头,自然成为被觊觎、打压的对象,也埋下了灭国的线索。而因此事而诱发的高层骄傲情绪,也让他们在制定国策时出现战略误判,这是最致命的。
因为中山国起于蛮夷之族,所以中原正史历来不愿对其进行记载,所以后世对其了解不多。直到中山王陵的发现和发掘,让中山国也算辉煌的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山三器的出土,让人们基本上掌握了中山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各种精美的器物,也让后世人了解了中山国高超的工艺水平。一个被忽略的古国,一段悲怆的历史,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神秘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