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西陵

(2024-09-12 15:36:37)
分类: 足迹

清代的皇家陵寝有三处,一处在沈阳,满清入关之前,定都盛京(沈阳);一处在北京东郊的遵化县,一处在北京西郊的易县,因为北京是入关后200多年的首都。本来清朝的帝陵在遵化,因为雍正时地宫露水,所以另择吉壤,就选在了易县。至于其中是否有其它考虑,就不得而知了。继位的乾隆后来制定了昭穆制,规定后世的皇帝轮流葬在两处陵园,实际上并未完全按照这个规矩来。

清西陵目前有4座帝陵,3座皇后陵,其它林林总总还有7座。另外还包括永福寺和行宫,曾经有专门的服务机构,今已不存。

清代的皇家陵寝有严格的规制要求,但不同的皇帝因为国力的盛衰,个人的功业,统治的时间长短等,也会进行裁减,但大致格局相同。雍正的泰陵是其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的,神道很长,两旁种植了几十万株松树,现存的仍然很多。神道上有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品字形石牌坊,有5对石像生。主体建筑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宝顶等,一如规制,精美壮观。昌陵是嘉庆帝的陵墓,但未开放,开放的是西边其皇后的陵墓,称昌西陵。昌西陵于方台上直接建圆坟,没有方城明楼,建筑规制虽简陋,却有其特殊之处:一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表示其皇后身份;二是在宝顶月台前面,前方后圆,神道上的第七块石板是块回音石,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慕陵是道光帝的陵墓,按照规定,他本应葬在东陵,因地宫渗水,才改建到西陵。慕陵规模虽小,附属建筑不多,但重质不重量,外简内奢。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隆恩店内雕刻的龙就有1300多条,非常奢华。崇陵是光绪的陵墓,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一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时,陵墓仍未完工,是跟民国政府达成协议,由民国政府出资修建完成的。规制基本保持了帝陵的标准,比较特殊的是隆恩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所以隆恩殿被誉为“铜梁铁柱”。到慕陵,只能赞叹世上没有永世的王朝,繁华总有落尽时。

陵墓沉默无言,但从陵墓表现出来的种种,葬在墓中的人物背后的故事,却总让游客浮想联翩。帝王虽然高高在上,其实也不过是一普通人,有其无奈心酸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暖泉古镇
后一篇:仰望星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