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旅:天津博物馆

分类: 足迹 |

天津虽是四大直辖市之一,但其历史并不太久远,所以底蕴并不是那么深厚。
天津市地处渤海之滨,北依燕山,几千年前是海洋,黄河曾在此附近入海,泥沙堆积形成陆地。大运河的开通对天津的繁荣至关重要,元以后历代均为漕运重镇,水运、海运是天津开始兴起的最重要因素。天津建城则始于明永乐时期,因朱棣在此渡河发起靖难之役而得名天津,因为是港口城市,长期名天津卫。
天津真正兴盛是在清朝,最受瞩目则是在清末之后。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天津承担了卫护京城的重任,也饱尝了被西方列强蹂躏的耻辱。西方到中国多乘船而来,要进京,天津是首站。历次西方联军攻入北京,均从天津开始。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多在天津,北洋势力的基地也在天津。1860年后,天津被迫开放,设立租界,1900年后,天津沦陷。跟南方的上海一样,天津成为各种势力鱼龙混杂之地,成为京城内各种人物暂时的避风港。西方势力的入侵,让天津拥有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缩影。
清朝的很多遗老遗少和民国的各种官僚都曾选择天津作为退隐之地,包括溥仪出宫后第一站也是天津。近代天津的畸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天津文化,流播至今。天津名人故居很多,但却未留下太多值得夸耀的国宝,因此天津博物馆中并没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藏品。
三大镇馆之宝为西周太保鼎、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和《雪景寒林图》。前两件都没有展出,比较遗憾。但能亲眼看到真迹《雪景寒林图》也算不虚此行,书画类的作品多长期存放在库房中,展出非常谨慎,且时间很短。
《雪景寒林图》据传是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的真迹,且是国内唯一的真迹(不包括台湾)。范宽的代表作是《溪山行旅图》,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也是唯一被确定为真迹的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它几幅作品根据风格和一些线索,比如《雪景寒林图》中“臣范宽制”的款识,被算在范宽头上,但都不算最后的定论。然而,无论如何,《雪景寒林图》都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杰作,是不是范宽的真迹并不重要。
天津兴于港,未来发展也离不开港,津门文化是海陆融合的文化,在北京的笼罩下以自己独有的特质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