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文明的冲突

(2022-05-31 09:46:25)
分类: 读书

本书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之后,随着冷战的结束,未来的世界秩序会是怎样,各界人士都在思考。本书的副标题是:世界秩序的重构,也表明了本书的主题所在。

冷战时,世界上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两极对抗。冷战后,是走向单极世界还是走向多极世界,将形成怎样的世界框架?作者从文明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未来社会最重要的冲突可能不是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等,而是文明之间的冲突。

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是近代的事情,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以文明划分阵营。我们是谁,通常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体制来界定自己,而民族是最重要因素。政治只是用来保证利益,追求权利,当然文化也会发挥影响力。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

西方文明是现代最重要的文明,影响了几百年的世界历史。西方国家形成了区域性多极化格局,直到现在在欧洲范围内仍是如此。欧洲内部争斗,同时向外扩张,最终经过博弈,形成冷战格局。其实冷战不只两方,还有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区域政治是种族(民族)的政治,全球政治是文明的政治,在地球越来越扁平的现代,文明冲突取代了超级大国竞争。

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当西方文明在全球推广殖民统治时,他们认为自己就代表上帝。当殖民统治崩溃,表面上已经不存在殖民,实际上殖民从明转暗。西方认为自己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而且是终极文明,具有普世价值。普世文明、普世主义是西方文明对付非西方文明的意识形态,西方文明通过伸张自己的价值观来加强和保护自身利益。西方人眼中的普世主义,对非西方来说就是帝国主义,西方文明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苏联解体,西方认为思想斗争已经结束,这是自由民主人权的胜利,然而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制度不是唯一的选择,斗争永远存在,只是以什么形式和方式。一种理论不可能解释所有事实,只是比其他理论更有竞争力。非西方社会随着经济增长,自信心不断增强。商业贸易的扩大会促进和平的假像已经破裂,现实已经给出证明。经济一体化建立在文化基础上会走得更快更远,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由文化决定。

权利扩张带来文化的传播,形成文化繁荣的局面,这是文明的“软权力”。而软权力只有建立在硬权力的基础上才成其为权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帝国主义是普世主义必然的结果。

民主本来是一个本土化而非世界化的进程,非西方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常常产生对西方不友好的政府。民主加强了本土化和向宗教的回归。宗教和文明往往缠绕在一起,分不太清楚,起于上世纪的宗教复兴,与文明复兴相辉映。遍及世界的宗教复兴加强文化差异。由于西方的原则与其行为之间的差距,西方,尤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西方文化的努力与其推广能力的下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文明的冲突决定着未来的世界由谁的价值和利益来确定,与意识形态冲突不同,亲缘关系决定立场。每个通常通常有核心国家,文明核心国家之间的谈判是文明之间秩序的源泉,其它国家或采用搭车或采用均衡策略。文中列举的拉丁美洲文明、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目前并没有形成核心国家。未来世界大战大概率缘起于一个文明核心国家干预另一个文明核心国家与该文明成员国之间的争端。

西方文明的价值不在于它是普遍的,而在于它是独特的。西方对其他文明事务的干预,是造成多文明世界的不稳定和潜在全球冲突的唯一最危险的因素。普世主义是错误的,不道德的,危险的。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

文明是延续的,又是动态的。文明不同于种族,种族因相同而聚集,文明因差异而多彩。希望未来是一个世界:和谐世界,而非两个世界:我们和他们。从和谐社会到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到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本书虽然已成书20多年,但对世界局势的预判多数比较准确,比如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战、中东战争,比如埃及、利比亚、苏丹、叙利亚等地的动荡,但对中国的判断不太准确。美国政客或许是读着本书,按照本书中的观点来打造未来的世界格局,然而未来如何,谁能尽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