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碟 |
二战中德国与苏联之间的战争对二战的最终结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称作苏德战争,苏联(今俄罗斯)称作卫国战争。
关于卫国战争有两部纪录片,第一部讲述了整个战争过程及最重要的节点,如巴巴罗萨行动,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之战,攻占柏林等;第二部则补充了第一部中没有讲的一些战役,如基辅、塞瓦斯托波尔、勒热夫--瑟乔夫卡、高加索、空战、海战、谍报战以及对日战争等。
二战后很多专家都在讨论,为什么德国一定要对苏联开战。苏联的领土大部分在亚洲,但人口和经济政治重心在欧洲,所以一直以欧洲国家自诩。但欧洲的重心在中西欧,法、德、英等国家认为自己是欧洲的主宰,苏联只属于蛮荒之地的野蛮人。欧洲内部无论怎样争斗,都是自家事,从来没把苏联当做自家人。在苏联十月革命,举起共产主义的红色旗帜之后,更是如此。意识形态的原因是一部分,更深层次是漫长的历史形成的固有看法。二战中,各种合纵连横,但其实西方国家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苏联,也没有真正想跟苏联站在一起,一切都是形势使然。
当前俄乌冲突正在持续,西方一边倒地谴责俄罗斯,从中可以看清楚西方国家一贯的立场。平常时刻不显现,关键时刻才能了解到底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二战刚结束,苏联就被推到对立面,作为战争发起方的德国、日本、意大利却被包庇轻纵。苏联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是最大的功臣,现在西方国家连二战的荣光都不再提了。政治利益代替了公平正义,没有道理可讲,谁拳头硬谁就有权讲道理,拳头不硬连讲道理的资格都没有。
苏联在卫国战争之初遭遇了惨重的损失,德军的闪电战无可匹敌。欧洲国家的面积普遍较小,所以在之前的战斗中德军闪电战无往不胜,这助长了他们对闪电战的迷信。苏联没有被击溃,能够坚持并逆转而胜,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足够的纵深。天气、战略战术等都是在事后为失利找的原因,德国四面开战,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被拖入持久战,最终的失利是必然结果。漫长的战争消耗的是综合国力,德国即使穷尽被占领国家的资源也无法长久支撑,没有斯大林格勒的转折,也会有其它战役成为转折点。
卫国战争被苏联人称作“伟大”一点都不夸张,是名副其实。迄今为止,这是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伤亡人数最多,也奠定了二战以来的国际秩序框架。重温历史,希望人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