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倍体棉花基因组

(2015-04-24 22:29:09)
南京农业大学联合诺禾致源破译四倍体棉花基因组
字号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诺禾致源、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陆地棉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相应的研究成果《Sequencing of allotetraplo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acc. TM-1) provides resource for fibre improvement》于2015年4月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IF:39.08)。其中,南京农业大学张天真、诺禾致源基因组团队负责人江文恺等人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农业大学张天真教授、陈增建教授、郭旺珍教授、诺禾致源李瑞强博士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背景: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隶属锦葵目(Malvales),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因最早在美洲大陆种植而得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栽培品种,占全球棉花种植面积的90%以上。尽管陆地棉在棉花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但由于其为异源四倍体,相关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一直难以开展。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北京诺禾致源、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国际团队,利用最新测序技术,成功构建了高质量的陆地棉全基因组图谱,为进一步改良棉花的农艺性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多倍体植物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启示。

研究方法:

  选取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利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PE100测序,测序深度为245×,采用SOAPdenovo软件进行组装,在此基础上,结合17万对BAC末端序列和高密度的遗传图谱,获得了高质量的全基因组图谱。利用TM-1的全基因组序列,对四倍体棉花中两个亚基因组的非对称进化机制进行了解析。同时,对棉纤维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展开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

  1、陆地棉基因图谱绘制:
陆地棉基因组大小为2.5G,组装结果Contig N50达到34Kb,Scaffold N50 达到1.6 Mb,其中92%的scaffold可定位到染色体上。组装结果优于目前已测序的多倍体植物油菜 (N50=764 kb)、 烟草(N50=345~386 kb)等。
  2、A亚组和D亚组非对称进化:
通过比较陆地棉(AADD)、雷蒙德氏棉(DD)和亚洲棉(AA)的基因组序列,估算出陆地棉形成于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年前。在陆地棉形成后的一百多万年内,A亚组不仅有更高的蛋白质进化速率,其染色体重排发生频率与及基因丢失和失活的频率均显著高于D亚组(见图1)。
  3、A亚组和D亚组对陆地棉性状的互补性贡献:
选择分析发现811个正选择基因(470个在A亚组,341个在D亚组),在A亚组中,正选择基因与纤维长度的发育有重要关系;而在D亚组中,正选择基因多与抗性有关。该结果表明陆地棉继承了两个祖先种中各自的优良性状,因此具有良好的纤维品质及广泛的适应性。
  4、棉纤维关键基因的表达及进化分析:
对MYB、CESA等纤维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开展了表达及进化分析。MYB基因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在纤维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见图2);陆地棉中多个CESA基因在驯化过程中受到了显著的正选择作用,可能与棉纤维品质的改良有直接关系。
Zhang TZ, Hu Y, Jiang WK, et. al. Sequencing of allotetraplo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acc. TM-1) provides resource for fibre improvemen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