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美育与人生》作文参考例文

(2022-03-28 17:16:14)
标签:

转载

新材料作文《美育与人生》参考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他在《美育与人生》中指出:我们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满足运用知识服务大众的需要;而在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来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从而有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七篇

1.细捧美育甘泉,慢烹人生之茶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言:在你买面包之前,先买一支水仙花。美是人生琴谱中不可遗漏的音符,是莱昂纳德口中从生活缝隙中照进的光亮,是我们为面包奔波时所享受的一种惊心动魄的悸动,若想烹好人生这茶,无美育之甘泉则无所成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了穆罕默德的名言和莱昂纳德·科恩的《颂歌》中的诗句,显示了作者丰厚的知识储备。)

诚然,时代车轮飞速前进,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被现实挤压与追逐。在蔡元培所说的工作余暇中,是为了名利的再次工作,忽视美育,轻视美育似乎合情合理。但就这样将自己置于物质的囚笼中,桎梏于名利的枷锁内,无法理解阳光、雨露的诗意,领会不了人生光明、热烈的情调,又怎么可能真正认识并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呢?

(以诚然引出现实生活对人们的挤压与追逐,然后结合材料树立批驳的靶子——轻视美育似乎合情合理,接着笔锋一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诚然”“但”“又”等词语的使用使文章论证严密。)

进行美育,为人生缀上诗意的珠翠,清润可人,进趋希望。莱昂纳德曾言: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通过美育这罅隙,看到苟且生活中的诗和远方,像朱自清一样在梅雨潭边感受绿色的陶醉,或是独行于西湖边倾听柳浪与黄莺对答。我们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手持画笔在船头赏花写韵,领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让美为人生唱起一支素美的歌谣,调和人生与自己炽热奔放的感情。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化用了朱自清的两篇课文《绿》和《西湖的绿》,连同诗词的使用使文章文化气息浓厚,但是论证仅仅扣了分论点诗意的珠翠中的“清润可人”,“进趋希望”没有涉及)

进行美育,是为人生添上坚毅的一笔,信念永存,进取未来。“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起源于人们对于信仰的把握”,陶行知这句话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之中。美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有诗,更有信仰,是我们探寻人生价值的动力。你可曾听说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曲调激昂中藏着他双目失明仍在追寻音乐坚毅不屈的一面:你可曾看过卡拉左乔的《圣殿之下》,画笔勾勒中体现他对有血有肉才是真理的荣光的追求,即便放逐孤岛也不言放弃;你总该看到抗日战争中木刻画《牺牲》那传达的力量让你、我、他心灵震撼。美育带来的,不仅有美,更有人生所不可缺少的击中人内心的那种力量,引导人们更为坚毅,胸怀信仰,积极进取,烹就人生之茶。

(分论点二。本段最大的亮点是排比举例,气势磅礴,情感充沛,论据紧扣分论点。)

曾经的美育郁郁葱葱,即使乏人关注,也会在无人荒野上野蛮生长,拒绝枯萎,不甘成为人们后视镜中渺小的黑点与大雾中逝去的远方;而今美育应重新被人们重视,让它为我们人生增添梦想的诗意与现实的坚毅,镀上金色的光辉,实现人生的价值。

请细捧这美玉甘泉吧,一同烹调这杯人生之茶

(结尾运用比拟,把美育比作树木、后视镜里的黑点和雾中逝去的远方,并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细聆美育之音,体悟人生之谛

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与事业,在各个方面都犹如熠熠生辉的启明星,照亮不懈追求与进步的前路,于教育事业亦然。当今时代的教育,须细聆美育之音,方可体悟人生之真谛

何为美育?美,即美好,教育,即教学育人之道。所谓美育,无疑是以美好的方式,因材施教,培育知美、向美的人才。中国近代美育第一人蔡元培如是说:美育是知识与感情的调和,从而有更伟大更高尚的行为。他如是说,也如是做——五四运动点燃北平学生爱国革命之斗志,面对政府的威逼利压,他不顾名利之失,不顾生命之珍,毅然身体力行地以实际行动向北大学子传授爱国之道",于是北大培养出为当时革命事业的一批批奔走呐喊,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由此观之,美育,绝非以单薄的说教来给学生洗脑,而是身体力行地传授知识与力量;绝非只见课本不见实践的理论灌输,而更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致力于新时代济济人才的培养中。而这也对当今教育有很大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中华之龙腾空跃起,唯有美育方可助力当今教育。百年前,仁人志士走出国门,只为求一纸近代新式教育良方来救教育的落后。而看如今,嫦娥奔月,蛟龙入海,5G与人工智能两朵金花竞相开放,科技、学术百花齐放,对人才的需求、对教育的要求与日俱增。显而易见,传统的落后的教育已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须以先进的现代的多样化的美育取而代之。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须提高自身素质,修炼品格,以多样化、多媒介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们展示你有光明,中国就不黑暗的道理,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价值与真谛。

同样地,美育也对当代青少年提出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我们更应明白肩上的重担。青少年,不惧风险,不怕惊变,积极提高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养,杜绝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唯成绩论,将课本理论融入实践活动中,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体悟生命的价值,将生命之谛融入时代之歌,美育方有价值。

蓝蒂裕说:愿你用把秋天变为春天的勇气,去把祖国的荒沙变为美丽的园林。愿你我都有化秋为春的勇气,细聆美育之音,感悟人生之谛,谱写时代之乐曲。

 

3.手握美育,人生稳向前

一点一横长,一点茉莉香,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抑扬顿挫的古诗文,无不体现着泱泱华夏文明之美,也似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抚慰人之心灵,经精神之洗礼。如今之繁华盛世,手握美育,人生才能大步、稳步向前。

斯如《美有与人生》中所落墨,要有一种普通职业来满足运用知识服务大众的需要,我们如今社会,民族、国家在进步,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文盲时代已经从我们受教育的缝隙中溜走,不复返了,在高水平教育的时代中我们需要美育来拓宽视野,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无独有偶,我们曾经只满足于吃饭,因为经济水平落后,我们吃饱都是问题,而现如今,全面小康的到来让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如何吃好,这与教育与美育不是同根的道理吗?所以我们在人生的洪浪中要想从容地前进,手中必握美育之杖。

在文化繁盛,教育水平的进步速度快的盛世中,何不去接触美育并手握美育,为人生稳向前提供助力?君可见,北京大学保安在看大门之余学习背诵英语单词,为许多留学生伸出援手;君可见快递小哥雷海为在送外卖之余背诵优美的古诗文,终在《中国古诗词大会》上一举夺魁;君可见,六十岁的徐奶奶自力更生之余,仍在阅读经典文章,丰富自己的知识,满足知识与情感的调和,像许文龙、雷海为,徐奶奶这类的人物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们何不向一他们看齐?何不运用知识服务大众需要,又谋求知识和感情的调和,实现人生价值呢?何不让美育助力我们人生前进呢?由此观之,人生之稳向前,须手握美育。

但静水之下仍有波澜,天空之下仍有阴霾。总有人认为美育是不必要的,他们以为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汲取知识便可到达人生高峰实现人生价值。但实际上并不如此,接受知识只是美育的一部分,只是人生前进道路上的一部分,我们的人生不是只注重结果的,而更美的是人生路上美育的风景,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的最大收获,沿途风景也是我们人生的价值的体现。

读文学不只是摄取文字,而是摄取其中的内涵;听音乐也不只是听旋律,而是欣赏其中的韵律;参观美术馆也不只是观看颜料,而是领悟其中的精神这都是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美育

要想认识人生价值,人生稳步向前,手中必要执美育之权,挥美育之杖,展现美育的魔法。

手握美育,人生稳向前!

 

4.欲穷大地三千里,人生需奠美育基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诚哉斯言,若只顾满地的六便士却不抬头看月亮,这样的人生也算不得有价值的人生;而欲穷人生大地三千里,我们便要以美育为基,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从而做出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

《后浪》何冰有言: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便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立此海清河晏之华夏热土,年轻人必要做综合型人才;反观当下,内卷不断加深,考试机器与娱乐至死的“咸鱼青年”越来越多,长此以往,科学技术不再发展,社会不再进步,那民族复兴梦想又何以实现?于是我们惊醒,时代发展需要美育的支撑,文学不该只呈现在试卷上,音体美也不该只存在于考试加分之中,美术馆、博物馆也不该只是为极少数人所欣赏。

《小王子》中写道:你在你的玫瑰花耗费如此多的时间,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美育便如玫瑰,需要我们用我们的余暇去栽培、去精心照料,以此助力人生前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神舟十二号载人升空,从嫦娥奔月祝融驭火,从北斗观寰宇到天眼映苍穹,每一次拾级而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拼搏实干,更是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浪漫之心。可以说,我们听到的每一句大国重器的时代告白,都足以体现出科研人员坚定的文化自信与坚实的美育基础,而这文化自信、美育基础也让他们相信“越过遍地荆棘,依旧山河壮阔”,促使他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让他们有伟大、高尚的行为,而作为后浪的我们,也当赓续前辈华章,融美育于内心,再创辉煌荣光。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我们奔向伟大复兴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提起美育之灯照彻河山。这美育之灯,是画魂潘玉良不畏世俗偏见追寻美的境界,是袁隆平院士在培育水稻的余暇用小提琴浸润心灵的浪漫,是农业科学家茹振钢、原连庄在育种间隙追求的诗意人生,更是逐梦深蓝的中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韦慧晓用艺术陶冶情操提升的各种技能!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了浪漫至死不渝,也让我们明白了美育永不过时。美育不是无用,而是实实在在的大用。在余暇,我们可听听钢琴曲,与大师来场心灵交流;我们可看看绘画作品,与大家来场共情体悟;我们也可去看看那“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的三星堆,与历史融为一体。我们也将用它们作为精神指引,奔赴星辰大海。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必是荆棘丛生,也必定波诡云谲,但只要我们手捧美育之花,坚定脚下方向,必可穷人生大地三千里,在时代泱泱发展大潮中一展虹霓!

 

5.美育如水,滋润人生

生活不只有惊天动地的伟业,还有那一花一木和鸟语,还有那追寻美的心灵。美育,是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它可调和知识与感情,蔡元培先生如是说。诚哉斯言,美育如水,滋润人生。

诚然,有的人会觉得美育浪费时间,忙碌的事业和生活使自己无暇寻美;但是,请不要忘了,美育的价值不在眼前的苟且。人,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忙碌的机器,人生在世,应追求内心的丰盈,而不是碌碌无为后的空虚。固然,职业使我们用知识服务大众,而美育则促使我们拥有更为伟大高尚的行为。

美育启迪智慧。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躬耕田头,日夜付出,但他仍保持着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拉小提琴、读书游泳。他说小提琴优美舒缓的旋律不仅放松心情,还会放飞思维,对学术研究大有裨益。类似的,美学激发了爱因斯坦广阔的理论空间;科学家因美学的滋养领悟出宇宙之美。听音乐、读文学这些看似无用的行为实则有大用,一个有伟大成就的人一定不只俯身桌案,他的内心受到美育滋养,其智慧的产生也离不开美育的启迪。

美育洗涤灵魂。铸得国家魂,犹怜草木青。美育能够平衡生活,唤出灵魂深处的真挚。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与诗词作伴,在人生的痛苦与磨砺中,是诗词给予她前行的力量,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位穿越时光的风雅大先生。

反观当下,一些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青年,暴力无礼,走向堕落。如若每个人都能用美育调和生活,则人人皆可保持内心澄澈、眼睛明亮,心灵充盈。

美育之于青年,犹天空之于鸟儿,大海之于鱼儿,必不可少。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年学生皆当循着美育的星光,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星空。学习之余,听曲音乐,放飞梦想,而后继续前行,在美育的滋润下,我们皆能成为席慕容诗中所言的模样: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千般荒凉,以美育为梦;万里蹀躞,以美育为归。

注:蹀躞[dié xiè], 小步行走的样子。结句化用“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出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6.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潇洒的人生态度之美;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是凄婉的爱情承诺之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无私奉献的品质之美。美无处不在,求美价更高。

之于个人必不可少。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应试教育下,无数同学的目光只专注于分数,极少有人能潜心去欣赏一个东西,去淘洗眼中的世俗之气。成绩固然重要,但找寻美、发现美、制造美的能力价值更高。审美意识能让你在苦难的土地上开出怒放的鲜花。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不止业务能力超强,他尤爱写散文,也写得极好,他的小题琴演奏水平同样令人艳羡;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其妻子是一名艺术家,理工男与文艺女的结合令人意想不到,钱先生却说是妻子带他领略美,充实人生。他们无疑是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于我们,也是如此。

之于国家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美育,提倡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使社会乱象丛生的机会以指数形式爆炸式增长,这无疑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文盲已经不多,多的是美盲。应提升的是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而美育则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美育不只是培育人们的审美能力,还是对人们心智、德行再造的方法。

我们不只是靠吃米活着的。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切实可用是求美的物质基础,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我们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而在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素质教育正在逐步转变,要与美育有机结合,相当于反馈调节,没有素质教育何谈美育,而美育又可作用于素质教育,推动其迅猛发展。而古代学者早已将融入了从师讲学之中,无论是孔子的,还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皆是如此。

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美的意义与价值,不再局限于对的狭义理解,将美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主动求美。时刻铭记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

 

7.以美育之华,融人生之境

记得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就像月光,无用,却使人心柔软。其实,文学、音乐、美术,这一系列看似无用之物,皆如柔曼月华一般笼罩人类文明与历史,照耀人文光辉。而对于个体来说,美育更是不可缺,只有借助美育之光华涤荡人生,才能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有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认识人生的价值。

美育之华,振人心魄,催人奋进。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词人,面对长征路上重重天堑,他笑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面对时局动荡历史变迁英雄俱往,他慷慨而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面对百万雄师跨越长江,解放战争取得光辉战果,他更是留下千古绝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句流传千古的诗文,背后是一首首激昂奋进的革命史诗。至今抚卷追忆,犹觉胸生豪情,热血难凉,此间美育之华,振人心魄,催人奋进。

美育之华,涤荡思想,引人沉思。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在物理学领域摘取累累硕果而闻名于世,而闲暇之余,他将绝大部分时间都交付给了自己的小提琴,伴着悠扬的琴声在物理世界自由畅游;杂交水稻之久袁隆平也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如清澈溪流在山间流淌,诉说对祖国的无限挚爱。由此观之,美育与理性的世界并不冲突,相反,她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涤荡人们的思想,洗去嚣喧浮尘,使人获得更纯净的心境,更纯粹的灵魂。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今社会,人们变得愈加浮燥、功利起来,音乐、美术课程被一再压缩,语文甚至被视为无用科目,种种社会现象促使我们反思,抛弃美育的同时,我们还抛弃了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一颗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便是优秀人格的养成,高贵灵魂的塑造。

因此,我们不妨慢下脚步,让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国,美育者,与智育相辅,与德育相成。如此,才能真正培育出更符合时代的多元化人才。

愿你我皆能携手前行,以美育之华照耀人生,涤荡心胸,向灵魂深处索取纯粹,以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最终认识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圆满之境。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