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死亡教育育儿丧事 |
分类: 守望成长微教育 |
(本文已被中华家教选用)
(前言:由于此话题比较敏感,经再三修改,才得以最终出稿,望提出宝贵的评点意见。)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是一个很忌讳的词,一般都会尽力回避谈论相关的话题,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怎样面对孩子询问与“死”相关的话题呢?
事实上,孩子在三岁以后,就会对“死”这种现象产生持续地关注和疑问,就像探索大自然中的其他现象一样,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只有在每个阶段明白一点点,慢慢积累,最终才会对“死”有完整的理解。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广泛建立死亡教育体系的国家,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孩子都会接受内容、形式和水平不同的死亡教育,从而帮助孩子建立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的思想意识。
截止到目前,我在面对琪琪询问这个话题,按造琪琪成长次序大致可分成五个阶段,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尽可能淡化“死”的概念,琪琪认为“死”也仅仅发生在动植物身上。
曾记得在琪琪三岁的时候,琪妈买了两只小金鱼给她喂养,养了足有一个星期都挺好,她和小金鱼也培养了很深的感情,但有一次,由于喂食过多,缸里的水环境受到污染,第二天一早,两只小金鱼就不幸地死了,当时琪琪就伤心地落泪了。这是她第一次真正对“死”的概念发生质疑。记得当时我们只是简单地告诉她,小金鱼的“死”就像我们吃的鱼死掉一样,这是很自然的一种现象。
注意事项:在这一阶段里,只要孩子没有过多的疑问,家长就不要做过多的解释。
第二阶段:尽可能转移话题,少让孩子对“死”以及相关的话题产生联想。
一位邻居老奶奶,平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一天突然病故了,他们家请了丧葬乐队来做丧事,放音乐吹喇叭搞了一整夜,当时琪琪老问这是什么回事,琪妈回答:“做丧事。”琪琪进一步追问:“丧事是什么意思?”琪妈回答:“就是邻居老奶奶去另一个地方,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她的亲人们正在为她送行,所以要举行仪式,这就叫做丧事。”琪琪“哦”的一声,也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
后来不记得哪一天,在另外一个邻居奶奶做丧事的时候,琪琪又猛然想起来问道:“是不是奶奶病死了?”,琪妈如实回答:“是的,人老了,都有可能会死。”琪琪反应很快,说:“那我不希望妈妈老!”,从此以后,我们每次一说到与“老”有关的话语,琪琪马上就打断,而且很干脆地说:“我不喜欢你们老!”因为她把“老”与“死”,还有“再也见不着了”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从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忌讳,那就是不谈论“死”的话题,也不谈论“老”的话题。
注意事项:一方面要理解孩子好奇和学习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孩子的思维很简单直接,所以在与孩子谈论与“死”相关的话题时,家长要尽可能地转移话题。
第三阶段:对童话故事中出现人死而复活的现象要给予相对合理的解释。
有一天,琪琪看完童话故事《小红帽》以后,突然发出一个疑问:“小红帽和奶奶都被大灰狼吃进肚子了,为什么她们俩都没有死呀?”幸亏我事先早有准备,正等着她某一时刻问我呢?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是告诉孩子们在遇到坏人时千万不要害怕,一定要坚持住,要想着法子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警察叔叔,他们一定会来救的,即使不小心被坏人吃进肚子里,也不要着急,等警察叔叔一来,把坏人的肚子一剖开,就会活着出来的。”虽说我的回答也是充满了童话式的想象语言,但看得出她很满意。
后来,琪琪看了《白雪公主》的动画片,又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王子的吻可以让白雪公主的死复活呀?”如果我仅仅回答她:这是一个虚构的童话故事,不要相信里面所说的话,一定会极大地破坏白雪公主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起不到一点教育意义。而我的回答是:“因为白雪公主那么善良、可爱,七个小矮人又都是那么喜欢她,主要是被可恶的老巫婆所害,王子是被她的爱所感动,前来搭救她的,他的吻就像医生手里的注射针剂一样,一经医治,就让白雪公主复活了,另外也说明白雪公主好吃 呀,贪吃了老巫婆给的毒苹果。所以以后别人把东西给你吃时,千万不要贪吃哟。”琪琪连忙回答:“我知道。”我告诉了她三个道理:其一是为人要善良,别人才喜欢,遇到困难才会有人帮助;其二是要学会感激医生,他们有救治生命的能力;其三,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很有可能是毒苹果。
注意事项:孩子对童话故事里的内容产生很多疑问,是孩子丰富思考能力的学习过程,家长要善于借机进行延伸式教育,帮助孩子从小就建立开放式的思维,这个阶段还是要尽可能转移话题,不让孩子产生消极的联想。
第四阶段:让孩子从小理解纪念的含义。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每年的清明节和七月半都需要烧纸纪念已逝的先祖,随着琪琪一天天地长大,她似乎也明白了一些,每次都要和我们大人们一起认真纪念先祖,前不久的一次活动中我就告诉她:“我们的先祖都在中国,我们的先祖都是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但都不固定住在哪一个地方,每年烧纸纪念他们,是希望他们能随时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她似懂非懂地接受着这个理念,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竟然迷上了地理文化知识,嘴里还老是说:“我出生在中国,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里面住着五十六个民族……”
注意事项:由于孩子的求知欲很强,在初步理解和接受了很多自然规律和现象以后,可以逐步引导孩子理解与“死”相关的概念,但还是要避免直接谈论“死”。
第五阶段:从小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对生活充满爱,让“死”远离心中有爱的人们。
我给琪琪灌输一种理念,那就是:只要心中充满爱,关爱自己,包括健康,关爱家人,关爱好朋友。
我们在她心中培植这样一种理念之后,她的理性世界获得了充足的营养,有时候琪妈按照营养书的介绍推荐她不太喜欢吃的菜肴时,在她锻炼身体累的时候鼓励她再坚持一会儿,拿好看的书、玩具与好朋友一起分享等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注意事项:多给孩子灌输“爱”的理念,让孩子理性地淡化“死”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因为有“爱”,人就不会感到寂寞,心中就不会害怕,快乐就会永远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