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赵淼_我和三拓旗的十年

(2006-06-30 21:16:28)
标签:

赵淼

三拓旗

十年

分类: 天南地北

原址:http://www.ynet.com/article.jsp?oid=10435233

 
采写/吕彦妮 明慧 丁孟飞  摄影/阿潘
张菁菁XLR对本文亦有贡献   2006年06月20日

 

[转载] <wbr>赵淼_我和三拓旗的十年

 

[转载] <wbr>赵淼_我和三拓旗的十年

 

[转载] <wbr>赵淼_我和三拓旗的十年


  今天的主角你可能会觉得陌生,所以我们有必要将时间退回到1996年。北京朝阳区大望路中学里,一个叫赵淼的男孩子,因为他对戏剧懵懂的热爱,在那个冬天,放学大扫除之后的教室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三拓旗剧社”。那之后不久,赵淼以本色出演了张扬的《爱情麻辣烫》里收集声音的男生王艾,和他演对手戏的高圆圆当时也在上中学;再往后赵淼带领自己的剧社从班会上的小品表演,区里的文艺汇演,一直演到了北兵马司剧场和人艺小剧场,从无人关注的角落里慢慢发芽;2002年,赵淼经过三年考学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从本科一路读到研究生。时至今日,赵淼已被话剧圈儿里的同行视为一个饶有希望的青年。“三拓旗剧社”也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十岁的门槛前。


■十年前,《爱情麻辣烫》改变了我的命运


  1997年,赵淼17岁。一天,老师告诉班里同学,有一伙儿拍电影的要来咱学校挑演员。从那时起,赵淼的生活开始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当时老师对这个电影渲染得特别狠,说剧组里有赵传、李宗盛、周华健、任贤齐……选演员那天,我们班还有同学特意穿了西服和皮鞋。面试时我排最后,轮到我这儿,导演累了我也累了。”赵淼说那时自己心里已经不打着能被选上的谱儿了,一心想快点收摊儿快点散吧。当导演问到他“你有兴趣吗”的时候,赵淼答得干脆利落:“我觉得我不太可能。”


  可现实也总是充满着戏剧性,当天“穿着大裤衩儿大背心儿的”赵淼面试后就被带去试镜,紧接着就进了剧组。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证实后来这部由张扬执导的电影《爱情麻辣烫》到底为什么选中了赵淼。但透过银幕,那个迷恋声音、暗恋高圆圆的男孩眼神中流露出的真诚和青涩,就是赵淼自己的。


  在《爱情麻辣烫》里,属于赵淼的时间只有16分半。一部戏过后,赵淼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里。“我没怎么翘尾巴……张扬导演一进剧组就说了,可能这部戏会改变你们的命运。这句话到现在还影响着我。”现在的赵淼并不太希望别人一说到他就总提起《爱情麻辣烫》,因为“不能老拿以前的东西说事儿。那时候还不太懂表演,就是本色”。


■我觉得我一直是个导演


  就在第一次触电前十个月的冬天,赵淼上高一,他撺掇着几个同学一起搞了个“三拓旗”剧社。那时赵淼的哥哥正在中戏上学,经常带他去学校看演出和排练,“这让我开了眼界,也接触到专业人士。现在荧幕上红火的人物比如辛柏青、朱媛媛、李乃文都是我哥哥唐旭的同班同学,他们带着我看了很多学生排的小品。慢慢,我就有了自己办剧社的想法。”


  自己心里有了谱儿,接下来召集剧社成员却显得有点儿不容易,总结起来就四个字“连蒙带骗”———“人家凭什么跟着你干?得挨个儿做工作。最开始剧社就5个人,为了让人能一直留下来,我就学校附近的大桥底下请他们吃羊肉串、麻辣烫。”


  表面上看,“三拓旗”的成员都兴冲冲地跟着赵淼做话剧,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剧社到底是要做什么东西”。于是,赵淼带着大家看戏。他们第一次进人艺看戏,拿学生证买票,20块钱,看的是《小王子》。“大家第一次看到把这种迷幻的戏放在舞台上,都很激动。我要想方设法告诉成员我们要做的这些东西有多可爱。”


  剧社一个个的“第一次”随时间流逝不断衍生———“第一次开大会”、“第一次排练”、“第一次组织社员看话剧”……终于,“第一场演出”呼之欲出。在剧社成立差不多半年的时候,学校要求各班办班会,号召同学们联合起来打击上课违反纪律的同学。老师就让“办了一个什么剧社”的赵淼排个小品。于是赵淼带着“三拓旗”有模有样地排练起来。为了当好导演,赵淼去翻哥哥的专业书,“我想让他们在台上从这儿走到那儿,可是我没法说,只有从书里才知道那叫‘舞台调度’。”类似用来吓唬人的术语还有什么“斯氏表演法”和“焦点转移”。


  这个在很多人眼里只是课堂小品的东西,对赵淼和“三拓旗”来说,却是“历史性的处女作”。虽然观众只有班主任和教导主任,虽然舞台就是教室的讲台前,但赵淼说,“我真把它当个话剧导,下了决心不能让它一锅粥。”


■为了中戏,我等待了三年


  高中毕业,考中戏。这在赵淼心里是顺理成章的事。“大学就应该是中戏那样儿的,墙上都是爬山虎。”于是18岁夏天,他头都不回地在高考志愿栏上填上“中央戏剧学院”的名字。但他没想到,这一填就是三年。


  考学一年不中两年不中再来一年例子并不多见,却让赵淼经历了。“我英语不好……第一次没考上,但是第二次仍然落选,我开始慌了,而且害怕,因为你唯一想做的事情做不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等到赵淼第三次备考的时候,甚至连中戏的老师都跟他熟络起来了,“他们看见我就说:‘这个叫赵淼的小孩儿又来了’。”就在那一年的夏天,当他的高中同学都将纷纷升入大三的暑假,赵淼一下子收到了三份录取通知书,分别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他选择了眼睛和心一直朝向着的“中戏”,因为“这是我唯一想去的大学”。


  在赵淼考学的那三年,“三拓旗”处于“尴尬的休眠状态”———“大家不说合也不说散,就这么拖着。”而考上中戏不仅完成了赵淼积压了1000多天的愿望,也给了“三拓旗”重整旗鼓的机会。“三拓旗”的新成员除了赵淼的同学,就是同学拉来的朋友。“每天晚上,看同学们都去学习了,我们就神神秘秘地搞排练。那时候孟京辉的《思凡》刚演完,我们几个人就排了个《双下山之后》,可是后来因为要期末考试老师不给我们安排排练场地了,这个戏就算放下了。”精心准备的戏被搁浅,剧社的人都很失望,“然后有些人就放弃了,做别的去了”。可赵淼没有,“三拓旗”也就坚持着没倒。


■站在舞台上等待掌声的检阅


  2002年,“三拓旗”人坚定地将这个年份看成一个金色的坐标。这一年,他们排演的话剧《伊库斯》在北兵马司剧场上演。


  “没钱是第一个困难,大家就凑。”北剧场的负责人袁鸿一直支持青年的戏剧活动,不收场租只管赵淼要了演出三天剧场的电费。而这点儿电费,也是剧社的伙伴们凑份子凑的。


  “排练挺快乐,挺团结。那时大家都特别有热情,大早上七点进排练场,下午五点半出来,每天将近十个小时……也不太懂怎么排大戏,因为学校也没教呢,所以都是‘我觉得’、‘我认为’,把我想象的排练和演出做出来。当时,很多朋友说一开始就排那么难的戏很难驾驭,我说,现在失败,是为了以后的成功。”


  演出的票是免费发到北京各高校的,3天演出来了1000多人。北京话剧圈儿里的大小人物差不多悉数到齐。作为导演的赵淼在《伊库斯》宣传单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都是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伊库斯》是“三拓旗”站在舞台上的一个转折,从那开始,原来靠着到处打游击排话剧,找不到演出场所的“三拓旗”正式向专业剧场转移。


  2003年春天正值非典,可赵淼却带着伙伴们“不紧不慢、相当自由”地排出了“三拓旗”的第二部大戏———形体剧《6:3》。“外边儿是叫嚣得热热闹闹的非典,可是我们在一块儿排练却特别健康,没有病毒。”


■就是要暗中和自己较劲


  2005年夏天,“三拓旗”的蓬勃成长遇到了组建以来最大的动荡———所有社员都面临毕业。找工作、实习、复习考研、排毕业大戏、写毕业论文……这些每个毕业生都面临的问题,同样纠缠着赵淼和“三拓旗”。


  但赵淼他们还是决定参加那一年的大学生戏剧节,他们要排一出戏告别自己的大学时代。《6:3Ⅱ》就是在这种动荡中诞生的。排戏时周折很多,先是排练时间不够,只有29天;后来又出现了剧社内部的矛盾、演员生病住院等状况。有一阵子,为了能让大家专心排戏,赵淼甚至带领大队人马去通州进行了封闭排练。


  而这时候,赵淼的生活还有另一个重心,就是考研。他仍继续固执地选择了“中戏导演系”。考试结果在《6:3Ⅱ》公演之前揭晓———落榜。赵淼用一只手接着这个结果的时候,另一只手又迅速抓起了书本———再考!“我那时候就跟自己说,你这是暗中和自己较劲!”


  然后便是一年的沉寂。赵淼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视线中。一年后的这个夏天,赵淼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在中戏的校门口,仍然清瘦的他平静地说:“中戏研究生这回差不多应该成了!”除此之外,赵淼主持策划的集合了北京八所高校剧社的“人大青年戏剧节”刚刚落幕。现在,他正为年底“三拓旗”十周年庆准备节目,并且和一伙儿电视剧制作人筹备一部全新的电视系列短剧。


  赵淼和“三拓旗”剧社十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赵淼说,“三拓旗”有辉煌也有低谷,人物来来去去,最少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坚持。“故事的前半部分已经落幕,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还能延续下去,而且它真的越来越好看。”

 

 

相关链接:


http://blog.sina.com.cn/u/5540382b01000ao4
[介绍] 三拓旗剧社_2006版


http://blog.sina.com.cn/u/5540382b010007zn
[转载] “三拓旗”十年庆


http://blog.sina.com.cn/u/5540382b01000ao2
[转载] 赵淼_我和三拓旗的十年


http://blog.sina.com.cn/u/5540382b01000ao5
[演出] 北京_《豆豆的魔法时刻》_三拓旗剧社_8月2~6日_中国儿童剧场


http://blog.sina.com.cn/u/5540382b01000ao1
[现场] 《6:3》剧照_050810_三拓旗剧社+12工作室

 

http://blog.sina.com.cn/u/5540382b01000any
[转载] 浅谈非理性戏剧

 

http://blog.sina.com.cn/u/5540382b01000900
[转载] 2006戏剧盘点 -- 转型中的中国戏剧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