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依娃,出生于陕西富平流曲乡。出国前任金融机关会计出纳多年。1993年随夫来美,在麻州CLARK大学进修英语两年,做过中餐馆跑堂、中文教师,经营过小型超市。
自幼喜爱文学,移民前作品散见<<海南日报>>、<<文学青年>>等,近年来写作侧重于散文,以乡情系列引起文林关注。作品见于<<世界日报>>、<<侨报>>、<<红杉林>>、<<走廊>>等海内外报刊杂志,<<读者>>、<<散文海外版>>、<<青年文摘>>、<<散文选刊>><<台港文学>>多次转载。若干作品被收入<<世间最美丽的眼睛>>(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文心隽永>>(时代出版社,2007年)<<女人的天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等选本。
<<老屋>>获北美<<世界日报>>第一届新世纪华文文学奖“记忆文学”佳作奖。<<读你>>获<<读者>>创刊25周年“我与读者”征文二等奖。<<五个女子的父母亲>>获肖邦图书馆母亲节首奖
现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海外文学团体“文心社”波士顿分社社长,居麻州。
作品介绍
<<锅盔
煎饼
石子馍>>
(散文)
纽约
柯捷出版社
2008年5月
<<过日子的感觉>>
(散文)
纽约
柯捷出版社
2009年5月
写瘾
世上有烟瘾、酒瘾、赌瘾、嫖瘾、购物瘾、麻将瘾、上网瘾等等,写也是一种瘾。写习惯了,和喝水吃饭一样,不写就难受就心慌。有了空闲,找个没人打搅的安静处,埋头苦干唰拉唰拉写一通,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畅,有时还会写得又哭又笑,和神经病一样,就过瘾了。
十几二十来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写作。那时年轻气盛抱负远大,名利思想的确严重。想首先想通过写作改变成天数钱扒拉算盘的银行工作,当个记者编辑啥的。其次,想多挣点钱,每当寄一篇四五万字的中篇小说出去,我就计算如果发表,就能得到五百多元的稿费,兴奋得半夜三更睡不着,算计发了这笔洋财怎么花销。结果退稿信收的和投稿信一样多,这些远大理想都成水中月镜中花,从来也没能实现过。
出国多年,读书生子买房购业,为生存东搬西迁疲于奔命。等日子安顿的差不多了,再次提笔写作,我已是不惑之年的人了。再次提笔,是心里有话要说出;有痛苦要呻吟;有情感要抒发;如一头胸前蓄满奶水涨疼的不能忍受的奶牛,非挤捏非排泄非倾倒出来不可。那种思想跳跃文思如泉,不顾一切奋笔疾书,妙语如珠连串蹦出来的感觉令人惊叹令人欣喜,更是令人心满意足。让我当美国总统?让我当亿万富婆?让我当好莱坞明星,来交换写作,我的回答是:NO!
写多了,就上了瘾。几天不写就心慌意乱六神无主,不知是头疼还是腿痒。泡一杯热茶,握一只笔,面对稿纸,一行行,一页页地写,使人平静使心安宁,使人满足使心飞扬。写的过程,更是一次次心灵的冲刷洗涤,身体轻松了,眼睛明亮了……
人在海外的写作纯属自留地性质。既是混点小名出来也无房分,无级升,更不能评选职称升官发财。稿酬每千字不过二十美金,一篇两千字小文,初稿、输入电脑、三番五次修改,差不多耗去十来个小时,算下来时薪不到五美元,连打黑工的偷渡客都不如……
这辈子得诺贝尔文学奖毫无希望,写成<<哈利泊特>>作者那样腰缠万贯更是渺茫,却还是要写。写,就是喜欢写,写的上了瘾,就如小鸟爱唱歌,蚯蚓爱翻地一样,写是舍不得戒掉的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