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忠:太空大棚里的种植出奇迹

标签:
摩天天空大棚立体有机 |
分类: 新农村发展建设 |
http://s8/small/001yMZR7zy6UpLqiHIjd7&690
2015年8月2日,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蒯本科,周铜水,邱凯,耿文叶等一行,冒着38度高温酷暑,来到位于浦东新区荷菊路50号上海赋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公司董事长李付忠、总经理张立高、市场总监张健等予以热情的接待。
到来种植基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是一个个摩天太空大棚排成行,在赤日的阳光下银光闪闪,格外耀眼,很有新意,人顿时感到兴趣盎然,暑气顿消。
上海赋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立体种植、摩天农场、无土栽培等技术研发和推广,是我国首批从事数字化农业研究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技术专利50余项,其中自动播种,生长,营养液供应流水线等多项目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其推出的植物工厂系统、水滴巨型无支柱温室等产品已经应用到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
http://s13/small/001yMZR7zy6UpLB5ik4ac&690
董事长李汇忠毕业于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00年开始就辞去高薪的工作下海投身于现代农业建设。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完全是自筹资金,才有了上海赋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天的这样的成果。后加盟张立高总经理是我校校友,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学院,之前一直致力于推进果蔬、药食两用植物的种植系统标准、质量标准系统的制定。
李付忠首先介绍了赋民的基本情况,包括研发团队、相关成就、未来愿景以及面临的问题。
随后宾主一起到基地实地参观考察了公司种植基地,进入大棚后里面的温度也不低,举头望去,圆形大棚四周上上下下都种植着各种植物,植物底部都有个小盒子,里面放着植物基质(自制的有机肥),叶类植物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李董介绍用这种方法种植,产量很高,是传统大田的若干倍呢。参观赋民公司的实验技术中心知道,这里主要开展液体有机肥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光合作用细菌等先进农业技术的研究。公司的立体栽培技术,采用液化有机肥做肥料,并运用管道和物联网传感装置自动控制其生长过程。赋民农业,利用空间,采用无土栽培种植立体农作物,通过采集农作物生长相关信息,决定施肥,浇水等,果实达到最佳采摘条件时,由机器人自动采摘。使之成熟的果实安全,营养成分效果最大化。由此生产的蔬菜瓜果能够保证无农残,无污染。而且营养成分高,品质口味好。收获果实后的植物秸秆经发酵液化成有机肥料,进入下一轮循环使用。
http://s4/small/001yMZR7zy6UpLHXEXh33&690
回到会议室,双方就合作意向进行广泛的讨论。蒯老师对赋民的农业生产模式给于了充分的肯定,指出生产体系的标准化,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是今后赋民种植的重点发展方向,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可以和赋民就蔬果的生产质量体系建立标准,并全国推广。同时,蒯老师还就一些细节问题和对方技术人员交流,比如生物液态肥料、植物生长的补光等都是今后研究的内容和攻克的难题。
根据公司方面希望我们对农产品如何起名的问题,周老师建议叫“智培菜”(智能菜),并谈了他的四点论据,人造环境,自控水培,高纯品质,自尊风味。
耿老师则就合作模式提出了建议,就如何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产学研体系阐述了个人看法。
【背景资料】19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就开始进行溶液培养试验。也就是无土栽培这一技术在植物营养研究,尤其在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和化学肥料应用的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溶液培养可以有效地控制提供给植物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至今仍然是植物生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可以说起源是德国科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杰瑞克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生产中并且获得了成功,从而为无土栽培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