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鼓韵
(2025-03-16 18:42:29)
标签:
非洲鼓春雨世界赠予我的鼓谱 |
分类: 家庭琐事记载 |
转过街角,远远望见地下车库的入口,我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今天是谭姐组织我们学习非洲鼓的日子,虽然群里三位姐妹因为工作、带孩子和外出办事无法参加,但我们剩下的五个人都准时赴约。
推开车库的门,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我找了个角落放下鼓具,掏出手机在群里发了条消息:“我到了。”很快,手机震动起来:“马上到!”“在路上!”“我已下楼了!”
没过多久,谭姐和其他三位姐妹陆续到达。大家今天穿得特别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像过冬一样。谭姐很麻利地放好鼓具,并将她的谱架展开,将《世界赠予我的》鼓谱放在架子上,开始讲解过门的结构型。
“这是一个四四拍的曲子,”谭姐的声音在空旷的车库里回荡,“每一小节有四拍,前面过门的四拍要这样打......”她示范了几遍,我们跟着学起来。
雨声成了天然的伴奏,鼓点与雨声交织在一起,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正当我们渐入佳境时,谭姐讲了一个特别难的花型,一拍里有五个音符,要均匀分布,还要保持手部动作的优美。“这个花型确实不容易,”谭姐看出了我们的困扰,“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练了很久,要先分好左右手,当右手敲完,左手掌按在鼓面上,手指快速抬起。”她放慢速度,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我注意到她的手腕转动时像水波一样流畅,手指击打鼓面的力度恰到好处。
我们四个人围成一个C字型,将谭姐圈在中间,专注地练习着。车库里的空气渐渐变得燥热,背上汗水顺着脊梁滑落下来,但谁也没有停下。谭姐不厌其烦地纠正每个人的动作,直到我们都掌握了要领。
突然,一个奶奶带着孩子从这里路过,她和小女孩子聊天:“我们要快点回去,准备中午饭。”我们面面相觑,这才发现已经快十一点了。我看看手机,惊讶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呀!都十一点了,不过,我不用带孩子,随便玩到几点都行。”谭姐笑着说:“今天就练到这里吧!都要做午饭,大家回去记得多练习这个花型,下次我们继续。”
收拾鼓具的时候,我听到外面雨声渐小。走出车库,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虽然今天的练习还不够熟练,但那种沉浸在音乐中的快乐却久久不散。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能让平凡的日子变得特别,让普通的车库变成音乐的殿堂。
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还在回响着鼓点的节奏。雨水冲刷过的街道格外干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我知道,下一次的练习,我们一定会更好。
推开家门,爸爸正在厨房忙碌。“今天学得怎么样?”他探出头问道。我放下鼓具,笑着说:“特别棒!虽然下雨,但一点都没影响我们的热情。”
走进房间,我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今天的学习心得。窗外的雨又下大了,但这一次,雨声仿佛成了最美的伴奏,让我想起了车库里的点点滴滴。那些专注的眼神,那些重复的练习,那些会心的微笑,都化作了最美的音符,谱写着属于我们的乐章。
我忽然明白,音乐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就像谭姐说的:“打鼓的时候,要把节奏掌握好,跟着音乐走。”是啊,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时,连车库都能变成音乐厅,连雨声都能成为伴奏。
合上笔记本,我轻轻哼起了今天学的曲子。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我知道,只要保持这份热情,终有一天,我们也能像谭姐一样,用鼓声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打开手机,看到群里谭姐发的消息:“今天练习的《世界赠予我的》,晨曦打非洲鼓的视频我发到群里了,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我点开视频,看着画面中专注打鼓的晨曦老师,听着鼓声与雨声的交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我想,今天下雨,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我就在家整理鼓谱吧。因为手写的鼓谱大小写辨识度不高,我们这个团队的人都是年过半百以上的人,眼睛不是很好。说干就干,我打开电脑,从标题,到拍号,到速度,然后根据晨曦老师的动态视频,结合谭姐的手工整理的鼓谱,我开始敲:SSS B B B,然后敲小节符,但有反复记号,我这装的是WPS,没有音乐软件,没法敲啊!我只能两两条竖线代替,打印后再加冒号哦!就这样,电脑加手工,制作出一张半成品,发到群里让谭姐检查。因为左右手全凭上午学习的记忆,不是很标准。花了我三个小时的功夫,但很值得!这就是我们的音乐故事,简单却温暖,平凡却动人。虽然天气不好,但我们仍然能坚持,这就是音乐的力量,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凡的快乐。
放下手机,我走到窗前,推开窗户,雨后的天空如同一幅刚刚洗净的水彩画,清澈而明亮。湿漉漉的树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大自然的温柔。远处的天空隐约挂着一道淡淡的彩虹,像是为今天的坚持与热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深吸一口气,心中满是宁静与满足。这一刻,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期待着下一次练习非洲鼓,与美女们重逢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