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2025-02-28 16:48:42)

芳村古埠,民俗嘉筵,

羊城贺岁欢潮。

观音庙会,

元烛敬奉春祧。

坑口通津鼓乐,

醒狮群舞霞霄。

灵蛇灯彩旺,

风车转运,坡岗香飘。

 

祈愿风调雨顺,

家和福禄寿,

岁岁丰饶。

绿叶包金裹玉,

寓意高昭。

难忘乡音梓里,

携侨眷,共乐陶陶。

宝地甘霖挹注,

福泽长流,黎庶华韶。

 

: “坑口通津”古碑石镶嵌在东牌坊旁边。

 

 223日(乙巳正月廿六)是坑口生菜会正日,由21号开始一连三天的生菜会进入喜庆高潮。当日一大早,坑口村的友好村前来道贺,坑口、泮塘、盐步、增滘的醒狮开展八狮巡游。环围金昊大厦广场街区,上千围餐桌欢聚万人品尝生菜包。沿花城大道西侧金昊大厦广场经金融大厦到双牌坊,进内沿坡岗街道到观音庙,沿途上百个摊位店铺联袂打造新春不夜市集,从非遗美食到文创产品,从手工艺品到文娱节目,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八狮巡游,观音开库、上头柱香、摸螺摸蚬、吃生菜宴、转风车等。现场还有坑口生菜会专属造型的棉花糖以及精彩连连的舞台表演。特别是现场布置“灵蛇灯笼阵”“财气星星道”,送上新年“福到财到,好运连连”的美好祝福。

生菜会的来历有段古,据传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珠江三角洲发生瘟疫,染病死难者无数,后有一老妪自诩观音菩萨化身,教化人们用酸菜、生姜、蚬肉、韭菜混合炒熟,拌上冷饭,用洗净的生菜叶包好,沾上辣椒酱后食用,就能避祸保平安。笃信观音菩萨的人都按指引去做,果然有效压制了瘟疫的流行。自始,村民们都相信,如果在正月廿六的观音开库日聚在观音庙前食生菜包就会得到菩萨的保祐,于是纷纷聚到观音庙前进食。从此民间节日神诞,逐渐演变成了广为人知的坑口生菜会,一直延至今天。

“生生猛猛,招财进宝”。坑口生菜会是广州市荔湾区坑口村这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就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六举行。这一活动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内容有生菜宴,村民和宾客齐聚一堂,享用以生菜包为主的宴席,象征“生财”和“生机勃勃”。醒狮队表演助兴,增添节日气氛。村民前往村中的庙宇祈福,祈求平安和丰收。活动期间还有集市和多种娱乐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坑口生菜会不仅是传统节日,也展示了岭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坑口村地处芳村地区,鹤洞山顶台地西北侧,与广州钢铁厂、西塱村相邻,其总面积为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8000多人,其中农业联社村民3200人,外来人口4000多人。

    南宋末年,陈姓徙民聚居于坑口地域。明初建村。清康熙年间,为广州市番禺县茭塘司西塑堡崇义社所辖。民国26(1937)划归广州市崇文区所辖。

1949年,坑口属广州市芳村区鹤洞乡辖。随后几经变动,曾划入新滘区、郊区和芳村区。坑口村曾先后改为金星、光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坑口大队、朝阳大队、坑口乡政府、坑口村民委员会。2005年,芳村区、荔湾区两区合并为荔湾区后,坑口村全称为广州市荔湾区冲口街坑口村村民委员会。

     回顾坑口村过去的农业生产,村民以种植水稻为生,村前屋后种植蔬菜,并曾利用鹤洞山台地广种茶叶,坑口茶岗所产“绿宝”茶闻名中外。

     清末民初,由于广东丝绸业蓬勃发展,受顺德、南海县种桑养蚕农户入村定居影响,坑口桑蚕业取代茶业逐步发展起来,大量蚕房建起,并修起石板路与东教桑市(现东漖中学校舍北侧)连通,曾与东教、葵蓬一道,成为当时芳村地区桑蚕业发达的三条村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广东丝绸业备受冲击,坑口的桑蚕业也就逐渐消失了。坑口村的农田是粉沙质冲积坭肉田,经每年洪水泛滥浸泡后,有机质更为丰富,不但水稻盛长,蔬菜长势也出奇地好,尤甚是大头菜(芜青甘蓝)和大白菜。因此每年秋收后,村民将禾田起坜,间种大头菜和大白菜。大头菜腌制后具有独特风味,其肉厚无渣,带甘甜味道,成为芳村地区的名优特产。每年清明前后,坑口农民喜欢在半沙泥田地种冬瓜,由于在下种前加入花生麸为长效底肥,并注重搭棚吊瓜等精心管护。结瓜体大、肉厚、质爽、瓜皮油光墨绿,个个重达2030公斤,成为坑口又一名优特产一一坑口油箩大冬瓜。

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芳村城区建设方兴未艾,坑口村实现华丽转身,全体村民晋升为股民。村域建成金昊大厦、金融大厦、金天商务楼等,联袂芳村花地、涌口等区域,连片繁华,欣欣向荣。而坑口村三百年的生菜会民俗传承,历史遗迹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青春,为广州市和大湾区发展宏图增光添彩。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锦堂春·荔湾坑口生菜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