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磬大师汪穗罗偕乐友新春雅集

红棉盛放庆新春,
罗洞景观欲醉人。
双凤翩翩行伉礼,
仙溪汨汨伴嘉宾。
楼台桂榭园庭美,
艺坊琴台玉石真。
妙曼春江花月夜,
清香茉莉浣纱津。
知青情结通时序,
曲韵心声贺甲辰。
使命传承征路远,
关山闖越铸磬魂。
磬琴弦管元宵乐,
德艺双馨品位纯。
美丽乡村广乐府,
编磬雅聚友情深。
甲辰新春,从化江埔罗洞工匠小镇客流畅旺,双凤山麓林木茂盛,溪水清澈迷人。在路旁庭院坐落古色古香的楼阁庭院廊榭式建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广乐府。元宵佳节,楼堂乐厅春意融融,编磬大师汪穗罗与众乐友琴曲雅聚,音韵萦绕,欢贺新春。
厅内枋架上整齐悬挂着两列编磬,古色古香,引人瞩目。长台上摆放一对弯形石磬,还美文介绍。只见汪穗罗老师手执乐槌起势,石磬传出美妙的音韵,如同玉振金声,空灵悦耳。随着清脆悦耳的磬石声,乐手们倾情吹弹演奏,广乐府黄总与众乐友列坐欣赏,《春江花月夜》拨动千年韵律,沁入心田,动人心弦。席间还演奏《新年锣鼓敲起来》、《茉莉花》,还有古琴、洞箫分别演奏《关山月》,萨克斯演奏《往日时光》、粤语和国语先后朗诵《沁园春·雪》
汪穗罗于1968年告别广州上山下乡,来到湛江徐闻县北部的省农垦五一农场当知青,历经十四年浴汗奋战,为发展祖国的橡胶产业贡献青春年华。1972年举家迁回广州时,大女儿已经10岁。返穗后,汪穗罗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时代弄潮儿,发扬知青坚忍不拔的奋发精神,为中华古石磬音乐文化传播贡献绵力,并带导女儿热爱音乐,练就过硬的编磬功力,拳拳心志,可喜可敬。
汪穗罗(号南湖钓叟)祖藉安徽省无为县,1948年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玑。五十年初随父亲南下广州定居至今。自幼对音乐情有独钟,闻乐即忘乎所以,初中时学吹口琴,接着学笛子、二胡、扬琴、冲阮等民族乐器,是学校的文艺骨干。 2002年开始自编自导多部作品,写有《温馨》《歌唱英雄郑益龙》《首善之歌》《歌唱同和义工队》《战友相逢”》,民族管弦乐组曲《春韵南》、石磬音乐剧《屈原兮归来》等10余篇作品。
2013年开始研究古乐器一一石磬,改编和创作的曲目有《东方红》、《灞桥柳》、《百年辉煌》、《春江花月夜》、《屈原兮归来》,其中《灞桥柳》2014年参加第四届全国中老年文艺大赛荣获金奖。荣获金奖。2018年成功举办个人原创作品音乐会。《春江花月夜》2021年参加广州春晚展演荣获金红棉奖,著《千年磬石今圆梦》一书。2019年12月,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石磬文化委员会颁牌。国乐大师方锦龙先生为汪穗罗石磬题字“大樂与天地同龢”。
汪穗罗经过20年不懈努力,效仿古人工匠精神,冲破层层阻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这一失传多年的古乐重新奏响,为传承古音乐文化作出贡献。汪穗罗钟情大自然山水,自诩新霞客,号南湖钓叟,他用十多年时间走遍从化城乡,采访乡村民俗和历史文化古迹,对从化出神入化的地貌感兴趣,特别是双凤山麓罗洞锦峒印象深刻。积极配合从化乡村振兴事业,在黄总投资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以弘扬中华音乐文化打造的广乐府,开设编磬和古琴学堂、演奏厅、展览室,介绍石磬历史文化,其中展示的古琴制作工具和工艺,造琴八大工序包括选料、画形锯琴形、凿琴腹、合琴上配件、灰胎、上徽位上光漆、成品琴。广乐府设置实物图文展示专栏,组织乐友和学员开展音乐讲座、培训,还经常进行编磬古琴、管弦民乐排演,为从化美丽乡村建设绘画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