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豆演绎《革命先烈黄惠芳》

5月4日,小红豆曲艺节目《革命先烈黄惠芳》录制,参加“羊城之夏”2022广州市民文化季——“花城少年向未来”广州市第五届少儿艺术展演。李智锋、黄凯、邝婉玲三位师哥师姐与小红豆们同台献技,真情演绎革命先烈黄惠芳英雄故事。该节目素材来自相关党史资料,由广州粤剧院陈少梅老师创作,歌颂老一辈革命先烈光辉形象和革命精神。
20世纪70年代后期,广播电台热播吴有恒的长篇小说《北山记》,老百姓对小说里的革命英雄十分崇拜。在《北山记》里,有一个女英雄叫黄薇,她的原型则是从化团星村松柏堂的黄惠芳,她是从化最早的13名中共党员之一。
抗战初期,在国共合作、全国一致抗日的形势下,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委会)改组扩大为团结全国各党各派妇女的统一战线,成为了全国妇女团体公认的总机构。中国共产党选派大批秘密党员和进步人士活跃其中,宣传、动员、组织妇女群众参加抗战工作,促进了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根据指委会组织大纲相关规定,在各省改组或成立妇女工作委员会。
1939年3月8日,在中共党员区白霜(区梦觉)的协助下,广东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新运妇委会)在韶关曲江成立,它是一个领导全省妇运的机构,工作人员约有100多人,其中中共秘密党员有34人。
广东省新运妇委会主要工作:一是通过举办妇女干训班、识字班、妇女战时工作队、妇女生产工作队等,培训妇女干部、组训农村妇女;二是进行文化宣传,动员妇女抗战;三是组织妇女参加生产活动,发展战时经济;四是服务战时工作,到前线抢救难童、妇女。
当时,妇女组训内容主要分为妇女干部训练和普通妇女训练。妇女干部训练是指培训妇女军事干部,或者训练受过一定教育的知识女性,由她们深入乡村、工厂、街道开展服务工作,为妇女参加武装斗争做准备,学刁内容有军事、政冶和救护等。普通妇女训练是指从城市到农村普遍创力补习学校、妇女技术训练班、妇女识字班等。
1939年6月,广东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新运妇委会)举办第一期妇干班,培训时间为3个月,训练课程包括政治和军事。1939年1 1月,第二期妇干班开学,训练内容和计划基本与第一期相同。不同的是,该期妇干班扩大了招生范围、明确了招生要求,要求每县选送4~6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女青年来班学习。全省32个县报送了102人,黄惠芳就是其中一人。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大会后,黄惠芳接受党组织的安排,由从化温泉前往韶关曲江参加培训。
队,先后前往马坝、乌石、英德、清远、花县等地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回到韶关后,妇干班大部分学员继续参加学习,直至5月上旬结业。
1940年5月中旬,省新运妇委会决定成立“曲江县新生活运动妇委会(以下简称县妇委会)”。由县妇委会组织妇干班学员,分赴曲江县17个乡镇创办妇女干部训练班,妇女识字班、生产技能训练班等,训练内容有文化、抗战常识、妇女问题常识、救护常识、军事知识及手工业生产技术。同年8月,省新运妇委会决定在各县成立新运妇委会,推广曲江经验,开展妇女组训工作。妇干班全体学员随后被分配奔赴粤北7个县建立县级新运妇委会。其后,这批学员再被分散至其它各县,成为开展妇女抗战救亡运动的骨干。
1941年11月,省新运妇委会决定将妇干班并入省干训团,并联合举办“妇干班”。黄惠芳参加了培训,目的是取得在国民党机关工作的合法身份。1942年5月,黄惠芳被派任曲江县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总干事。1944年,黄惠芳在曲江等地发动群众组织抗日自卫团,并募集到不少劳军物资。同年,根据党组织安排,她前往东江纵队第四支队工作。
1945年6月,黄惠芳跟随由邬强领导的东江纵队北江支队北上,参加对粤北日寇的最后决战。7月间,日军迫于东江纵队的军事压力,从曲江南撤。此时,盘踞在翁源、英德一带国民党军队不去截击溃退的日军,却把枪口转向共产党的武装,向北江支队发起进攻。黄惠芳在战斗中途不幸中枪,牺牲时年仅26岁。
革命先烈黄惠芳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