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洞桥的斑斓(三)(273+24)

(三)茅洞桥人津津乐道的美食
在外拼搏奋斗茅洞桥的人,在一起,就会喋喋不休的叨唠着他们的茅洞桥的美食。这不奇怪,不是有歌词“谁不说俺家乡好”。
无论任何人,对家乡的惦记,总是忘不了家乡的山水与家乡的美食,我的父亲对家乡的怀念简单得就是一碗捞米稀饭。
家乡的美食,实际上就是土特产。也是一个地方的子民世世代代的美食传承,也许,外边的人不一定觉得好吃,但是,因为加入了乡情乡愁与乡念,自然纯后务必、余味悠长。
不过,任何地方的美食,总有它的独特之处,就像是四川的花椒---麻味,刚到四川,你可能很难接受,时间长了,可以达到“一麻出百味”的境界。
茅洞桥的人,总结茅洞桥的三宝:烧饼、拎豆腐、黄皮草鱼。
按照这个顺序,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茅市烧饼:
烧饼,是我们小时候的梦中都在期盼的零食。其实烧饼就是用和好的面粉,包裹好白糖,放入烤炉烤出的饼。豪华的烧饼,无非就是在和面时,加上一点油,这样起酥松口;白糖入馅需要与一定比例的面粉做成糖条,也许加一点油,在高温下的糖的液化更加均匀;也有在馅内加上一点桂花或者陈皮的,带上一点香味。表面稀稀拉拉撒上几粒芝麻,如果将这些要素全部用上,那将是顶级烧饼。
茅洞桥烧饼,简单的就是面粉、白糖,但是它的传说与美誉,随着茅洞桥人的流动,而传遍蒸湘大地,继而三湘四水,最终是神州大地。刚一出炉,趁热吃,饱满松软、酥香可口。客观来讲,茅洞桥烧饼,厚道的是糖放得比较多,在当年物质匮乏的年代,糖就是最能收买人心的副食品。
在茅洞桥,烧饼还有一种吃法,开汤吃。放葱花、油盐。说的是一种吃法,估计嘛,应该是烧饼放的太久,皮与馅都硬了,才有这个吃法的横空出世。
各位看官,这个烧饼的好吃,吃的是一种家乡的情结。
拎豆腐:
茅洞桥豆腐,拎豆腐(衡阳人发音是“定豆腐”),是那种实心的油炸豆腐。这个东西在衡阳大有市场,到真是个好吃的豆腐。乡里茶油炸出来的,有一股子清香,外面色泽金黄,脆香;豆腐里面又是一种乾坤,豆腐依然是实心的,白嫩白嫩,水汪汪的,鲜味绕舌,如果是用肉烧拎豆腐,那一点点肉汁渗入到了白嫩的豆腐里面,在味蕾上的反应是一种无法描述的。
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允许个体经营,就有茅洞桥人在菜市场上,卖起了拎豆腐。现在的许多饭店餐馆都有拎豆腐这道菜。
但是,茅洞桥烧饼在衡阳城市里面,就不像拎豆腐那样。
黄皮草鱼:
黄皮草鱼,是茅洞桥的特产。这种草鱼体型相对偏长,鱼的全身鳞片鲜艳带着金黄色。这是由于茅洞桥的草鱼都是山塘、水库喂养,水质偏瘦,吃的是草,饲养密度也不像网箱养鱼那样高。所以这里的鱼,运动量大,全身活络,肉质紧而味鲜嫩。用青椒一焖,鲜咸辣,鲜字当头,用那奶白色的鱼汤泡饭吃,不需要其他的任何菜,就可以三大碗,真正个饭遭殃。
所以,在衡阳,那些卖鱼的几乎都喜欢称自己的是“茅洞桥的黄皮草鱼”,哪怕是那种网箱里面出来的黑不拉几的鱼。当然,早已觉悟的衡阳市民是不会上当的。
美食,美味,既是物质的又是内心的精神世界的,这也是一种斑斓。不要评某样东西是否这真好吃,尊重风土人情,就是一种优雅的人生美味。
这个周末,在参加中华医学会全国器官移植会议与醴陵泌尿外科新进展研讨会以后,新的一周开始。这一周是从会议开始,手术只能插中午空当了。
十五届第六次人大常委会连续开两天,中午赶回医院,与汪翼博士合作,晚期巨大肾癌伴有淋巴结多处转移的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