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天堂可独孤?
你在天堂可独孤?
------写在七月十五日凌晨
两周前,衡阳日报原总编辑资深记者雷安青老师给我电话,希望重读我两年前的一篇文章《独身而来,独孤而去》。
这是两年前我为朱玉萍主任写的一篇纪念文章。
七月十五日是朱玉萍的忌日,两周年了。
我把文章给雷老师发了过去。
七月十四日,雷老师的文章《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女人》,在网络媒体刊发,得到了许多的转发与点击。
2015年7月15日,朱玉萍的一跳,给社会留下的谜团猜测也变成了世界的终极秘密。生前的孤独的辉煌与身后的不太孤独的寂寥的差距是必然的。
这个现实的世界每日有着太多的新鲜事,要求每个人都记住每个时间的每一段事件,显然是苛求。
但是,谁又能够保证,在每一个人内心,都不会有着自己的记忆呢?
两年前纵身一跳,将人生清零。但是,她所留下的一切是不可能清零的。
现在有人记得她,每每提起她,都还会唏嘘难已。面对华新开发区的繁华与喧嚣,当年的联合、光辉的村民会告诉我们,当年哪里是一条垄,哪里是一口塘。而当年参与开发区建设的人员谁都会说,要找朱玉萍,要到各个工地上去搜寻,因为在办公室不可能找到她,而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定草帽在烈日下晃动,而身边没有二人。
坐落在光辉村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经是国内最为漂亮的花园式医院。这一切,与开发区一样,没有当年的开发区主任朱玉萍的支持与关注,也不会有今日的辉煌。
作为一个经历者,我想说,对于曾经帮助过、关心过、支持过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缅怀,没有理由不追忆。
我总结的朱玉萍,是一个独身而来的四川妹子,1982年,她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以后,带着八十年代的青年人的共同梦想,只身来到衡阳,也就是独身而来。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是一种物理状态,因为一切是为了梦而来。2015年,她是独孤而去的厅级官员,独孤是一种心态,是内心独孤,没有交流与诉说的对象,对普通人而言,开发区二十多平方公里,应该是一种功成名就,岂会孤独?
我只是顽固地坚持一点,每个人做的好事,我们都要记住,因为这个世界,记得住人家的好才会有自己的人格亮点,世界才不会有太多的眼泪。
拜读了雷老师的大作,我想记住这个人,我们能够做得到。
在这忌日到来之时,想起了她的独孤,心中升起了一个问号:
“你在天堂可独孤?”
愿天堂的你,不再独孤;
愿天堂的你,只需要读你的《春秋》、《论语》与《史记》......,
与史做伴,你会睿智,与书做伴,不会独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