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的父亲
(2017-07-25 23:33:21)
标签:
杂谈 |
1988年,我在26周岁以后的2个月又20天,光荣的成为一名父亲。
做父亲,也是动物界雄性的本能。也许都能记住初为人父的最神圣的那一刻。
而我则是罗门第三代父亲了。
因为自己是医生,因为当时孩子生产是在附一的那栋早已经不存在的简易临时产房中(靠煤球取暖,炉子上加一个保持沸腾状他的炊壶)。因为太简陋,我被妇产科老师特批进入产房做助产士助手。
妇产科胡泳老师将小屁孩拍哭以后,交给我“小丑丑,给你”。我一接过来,亲一口,儿子还不客气一泡尿洒在我的脸上作为回报。
盯着儿子看,小丑丑吗?除了鼻子尖上,散散的排布着白色的胎脂,小脸儿白嫩嫩红彤彤的,两个眼睛优先像我,不大,也有神。身上的皮肤像我,有些偏黑。觉得孩子是天下最帅的小哥------男人心里,娃儿是自家的乖。
盯着孩子看,眼睛湿润了,我居然也为人父了。事先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在这一天,心潮也是澎湃难平。
做父亲的开始,我总是这样对这孩子自言自语“儿子,你的爸爸与我的爸爸不一样哟,我要改良你的教育方式,我也改变我做父亲的形象”。
其实,心有余,却无法改变事实。
孩子不到半岁,我被安排到桃源县进行教学,孩子九个月,我去成都读研究生。回家的时候,他快四岁了。已经进入了幼儿园。
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到衡阳,我开始了我的父亲身份的履职进程。
如何培养孩子?
第一是要培养他的男人气度,男人是需要有担当的,是需要有独立精神与独立人格的,是需要独立思维的。男人必须有责任心,诚实守信。
第二要培养男人的生存本领,将来他是要承担家庭与社会责任的,如果自己都生存不了,如何养家糊口,如何传宗接代呢?
第三,培养他的远大理想与社会责任心,只有前两者达到了,不会是社会负担,才有第三的可能。
对他的培养,是从行走开始,每年寒暑假,就必须出门行走,终于,他自己独自一人走出了国门。终于,有了一本上海户口
后一篇:第二十九位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