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期望绑架的中国医生(84+12)

(2017-04-07 00:03:23)

被期望绑架的中国医生

从医整整32年了,也快退休了,渴望退休的早日来到,为什么呢?

近日的一些列事件,加上几十年的经历,对于这个职业,也有些厌倦。

因为,我们被道德、被社会的期望、甚至被医者自己的虚荣绑架了多少年,已经无法记忆。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深有体会。但是面临着各种对医生的误解、对医生的渴求、对医生的暴戾与暴力,也许想用垂暮老人的无力哽咽,说一说这些事情吧。

还是用事例说吧。

一:医者不自重,谁来呵护你

1:365天天天门诊

也不知道是那位院长的心血来潮,在新世纪的最大创新就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看病难,提出了365日天天门诊,后来被高屋建瓴概括为“无假日医院”,并且被设定为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的评比条件。

2:夜门诊

有的医院在无假日医院的基础上,发挥了充分的二次创新,创造性发明了了“夜门诊”举措,也许医院称之为“夜市门诊”,医生在白天忙完以后,晚上还有上一个门诊夜班,连轴转,好辛苦。这也被行业领导点头称道。

我的个天,劳动者,享有节假日的权利,这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当然,社会是肯定的,谁也不会想到你的权益,大家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与方便。

笔者从事医院管理多年,所幸没有效法此类举措。

 

二:大年初二的包皮环切术

某一年的大年初二,笔者正在丽江受春节轻松,接到好友电话,问我能否为他的孩子做包皮环切术,说句实在话,好朋友呀。

我告诉他,我在丽江,玉龙雪山下,好朋友说,你安排一个医生吧。我怎么想呢?问“值班的年轻医生可以吗”,“不行,要老医生做”。

我淡淡的说了一句“老医生在陪他的爸爸妈妈、老婆孩子过春节”。

我的朋友绝顶的聪明,马上明白了“我初八来做,反正孩子还没有开学”。

我感动得连声谢谢,眼睛湿湿的。

 

三:为什么不多派几个人值班?

21世纪的前9年,我承包了医院的大年三十的晚夜班的总值班,因为我的习惯是初一出门旅游。

应该是2006年的大年三十凌晨三点,刚刚入睡不久,总值班的们被敲得声响(总值班室在急诊科大门的对面楼上),我起床。

一位怒气冲天的男子站在门前“你们为什么不多派几个人值班?”

“什么事呀?为什么呀?”

“我的朋友被鞭炮炸了,你们的医生只有一位,太不像话了,这么大的医院,只有一位医生上班。”言语中的不满直冲云霄。

“医生在处理吗?”

“在处理”

“那你认为,要多少医生呢?”

“万一再来一位病人怎么办?太不像话了,都回家过节去了”

我知道遇到了一根筋,怎么办?

“这位朋友,你还是很关心他人的,谢谢你,社会像你这样的好人不多了”。

“当然呀,你们不管病人死活,只顾自己过节,没有职业道德”越发得劲了。

“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

“可以”

“医生是人吗?”

“不是人,难道是畜生,难道我们找畜生看病”

“既然医生是人,要不要吃饭,要不要睡觉,要不要父母妻儿”

“反正一个医生值班,我觉得有问题”,声音小了一些

“只要有需要,我们可以还有二线班医生,还可以临时召集其他医生”。

他已经走远了......

 

四:为什么做这些检查

报社群工部一位记者,在报纸上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抨击病人做手术,做了肝炎、艾滋、梅毒等传染病项目的病原学检查。

我本好事之人,打了电话给记者,记者“铁肩担道义”,在电话中把我好好地教育了一番,语重心长,叫我要为病人着想,要以天下为重。我自己找上门,就是为了听他的教诲。没有给我辩解的机会,因为“任何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

一周以后,我们收治了一位HIV(艾滋)阳性的患者,需要手术。灵机一动,打电话给充满正义感的记者,请他进行手术采访,告诉他,患者是阳性的。

他连忙拒绝了。“我不来了,不来了,我怕传染。”

完全没有了教育我时候的豪迈与豪言壮语。

是呀,大义凛然的是你,充满正义的是你。

要知道,这些检查,是对患者本人负责,是对其他患者负责,也是对医生负责。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手术的职业暴露风险有多大,谁也不知道。

 

讲述着小小故事,说明了医生在社会处境。其实医生很可怜、也值得尊重,应该尊重。至于医闹伤医,那是有意而为之,谈不上是误解。尊重医生,政府的官员、医院管理者、医生自己、社会大众,应该成为常识。


南岳今日手术爆发,三台,前列腺伴膀胱结石,肾多发性结石,肾切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