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儿子
(2016-12-29 23:45:41)行走的儿子
儿子,转钟就是28岁了,他在电话中告诉我:“老爸,等下,我的电话你打不通,我在飞机上,去青岛”
每年的这一天子时,我都会给他打电话,或者发邮件、上QQ\微信祝,他生日快乐,祝他人生顺利。这已经是一个常规。
也许,男人就是这样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不会有太多的电话聊天,也就是在几个特殊的时间段,或者有一些特殊的事情。
突然觉得,儿子28岁了,我的28岁,他已经有了一岁多。而现在,他还是一个人单身在外闯荡。
儿子从小就没有特别的宠养,从一岁多开始,就在每一个暑假,我都会带着他,穷游,那时我是学生。从抱着游,到背着游,再到牵着游,最后,他自己,在初一的暑假,我给他放了单飞,自己一个人跟着旅游团,去游了青岛、大连等。孩子一个人独自出门,他有些害怕,给予了鼓励。当然,我也给了导游一些表示,拜托他多留意一下他。
从独自游了青岛大连以后,他一发不可收,在初二,一个人独自办好了护照与签证,跑到日本去看他妈妈。这一切,他的信心与自我生存生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行走的儿子,在行走中成长。大学毕业,保研以后,又通过美国奥本大学选拔,到了美国开始了两年的留学生生涯。对于他的人生,整两年完成了理学硕士的学位,自己又加修数理统计硕士。
对于阿美利坚的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他也过来了,他在美国时,当我想通过聊天了解他的生存情况,他总是轻描淡写,回国以后,我问他,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回答:“苦呀”。我也不会再多问,毕竟这一个苦字,已经囊括了一切,不愿意再多提起,再一次次咀嚼那过去的痛苦。
留学回国,他也曾经有过梦想,在不同的地方考过一些体制内的工作,但是最终放弃了体制内的选择。
终于,在他迷茫的时候,甚至有些沉沦的时候,迷恋家里的舒适的时候,我感觉了这是不行的,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建议他重返上海,去十里洋场,寻找属于他自己的未来。我的观点是,“是龙就该闯沧海”。但是有一点严重申明,绝对不允许做与医疗相关的产业。不希望他在老爸的圈子中偷懒。
作为一个理科生,他在上海,一头闯进了资产管理/金融行业,当然这与他的数理统计的学位有些默契。
在上海,他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小公司,也没有特别的背景,迄今我也不认识也没有见过他的老板。现在已经有了两年多。没有爽约,我给他的观念是,你在这个公司,不辞职,就不应该抱怨待遇,如果觉得待遇不好,就应该辞职。不管是拿几千元一个月还是百万的年薪,工作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这是一个人的契约精神,有了契约精神,才会有着自己的人格与人品的成长。儿子听话,也在这样实践着自己的人生。
长大了的孩子,会有着自己精彩,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如何点燃孩子的生命之灯。
孩子必须行走,必须远离,我更愿意远远的看着他的行走的背影,哪怕是小小的磕磕绊绊,,也是一种成长的经历与积累。
只是,儿子二十八岁了,作为一个年逾半百的,头发已经花白的父亲,我总有一些小小愿望,他还没有让我满足。
但是只要他在行走,走得坚定,走的自信,我就高兴,人生,有一些小缺憾,也许才是人生的精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