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说快走的跨界王子(一)

这个人说话慢条斯理,语调平淡却又悠扬,但是他的行为确雷厉风行,风风火火;
这个人平时对于个人的进步也好、功名也好、很是随意,但是只要是有关病患问题,诊疗问题,他就变得死磕到底,一丝不苟;
这个人有时候看起来拖泥带水,但是一旦在学术上需要扶持,在诊疗上需要救急,他确侠肝义胆,没有丝毫的犹豫;
这个人说是泌尿外科医生,却长期在妇产科学界参加学术活动,是妇产科那些嬢嬢姐姐们的国民老公,泌尿科医生只有称他为“泌尿在妇产的卧底”,我给他一个名字“跨界王子”,他高兴地手舞足蹈,声明最喜欢这个称号。
这个浑然的大矛盾体就是华西医院泌尿外科的沈宏教授。
沈宏教授是我的师兄,先我二年入师门,导师是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鼻祖邓显昭老师。
1989年我进入华西医院攻读研究生,师兄住在我的隔壁。一张娃娃脸,整天笑眯眯的,可惜眼睛很大,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眯上眼睛。他是四川人,对于我这个来自湖南的老兄兼师弟,表现出了很大的热忱与关心。
记得他与当年的女友现在的夫人经常在研究生宿舍整一点四川料理,还有他们家家户户擅长的四川腌腊制品,那个四川香肠,至今叫人舔舌头咽口水。我呢自然而然被他请去品尝美味,到了后来,他有几天不做菜,我还要责问他为什么好久没有做吃的了;
他把他所知道的华西医科大学的环境教学楼分布、华西个附属医院的学科分布等都告诉我,到了后来,他要向我打听有关方位问题。
在科室,我们变成了一对油盐坛子,形影不离,我们同时在移植病区做住院医生,查房在一起,上班在一起,聊天在一起,下班以后,吃麻辣烫(没有钱吃火锅,麻辣烫便宜的多)在一起。
记得当年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关于不稳定膀胱肉毒碱腔内注射治疗的,自己制作的膀胱内注射针,还是费了功夫与心思的。
在成都的四年,几乎是天天在一起,我喜欢按照江湖的规矩,称呼他为师兄,他则喜欢喊我老兄,因为我比他大几岁。
时间过的也很快,四年时间我拿下了博士学位,我必须回到湖南衡阳,因为我是定向培养的研究生,否则面临巨额的失约赔偿金。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几乎是一辈子的工钱。
离校前,我带着儿子,在华西的校园尽情的游玩,我还要兼办离校手续,臭小子也就委托他代管。所以到现在,他还喊得出儿子的名字。
男人的交往,好像也就是这样平平常常,走的时候,也没有持手相看泪眼,只是淡淡说道“你娃娃走了,有空记得回来看一看嘛,我嘛,有机会也叫你回来看一看”。
走了,还是记得那句话,华西老师也记得我,我更加记得华西,基本上也能够保持有至少三年两次回华西,好像这样就能够像安泰一样从大地母亲那里获取能量。当然回到成都,师兄那儿是重要的基地。
在我离开华西以后,师兄对自己的业务的亚专业方向进行了思考与调整,避开了烫手的结石、肿瘤的方向,选择了尿流动力学与妇科泌尿与盆底外科等冷门方向。
一个选择,是一个人的睿智,也是一个人的内心的写照。尤其是妇科泌尿与盆底外科,是新兴的跨界学科。记得他曾经跟我交流,不与兄弟伙在一个盆盆里刨食,自己去找一亩三分地,好好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找好了自己的自留地,沉稳憨厚的师兄,一头扎下去,认真的工作研究临床案例,寻找自己的独特的方法,2005年远赴美国休斯顿医学中心进修妇科泌尿与神经泌尿。回国以后,突飞猛进,很快就在学术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为奇特的是,在我国,师兄变成了跨界王子,主要学术活动在妇产科群体,这是我国的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交叉学科的特点。
成为了名家名角,师兄开始忙碌起来,华西医院作为全国知名的医院,患者众多,它的临床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而周末,则热心奔走于全国各地,帮助扶持开展妇科泌尿盆底外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