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医生占领巴西SCI制高点(210 35 3)

(2016-09-21 22:41:40)

       中国医生占领巴西SCI,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大量的造假的文章出现,并非中国医生愿意的。其实造假的医生并非基层医生,而是......

       我总是在想,中国医生的造假,是被谁逼良为娼了?有人说是制度,其实制度是人制定的,而制定制度的人,在二十一世纪,并非都是当年的工农干部,而是身上披满了学术光芒的学者,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应该是造假的反对者。

       想一想,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子民是否不得已在造假?答案应该是不知道,但是是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这一点我却不知道。


       但是,可以说,造假只要不被抓,无论是造假者个人还是单位,乃至单位的领导,都是受益者,因为在单位的业绩乃这个人利益,都是赢家。造假者本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课题与sci论文支撑,职称、工资;职位、奖金都将是切身利益的损害,回到家里,也许老婆还会絮絮叨叨的让你恨不得挥刀自宫。因为这个世界上,造假者获得了切身利益乃至既得利益也可以说是盆满钵满不算怪事。

       一旦被抓,也只是造假这个人的事情,单位里面的领导与单位并不会受到半点牵连。造假的风险与收益先比,收益还是很诱人的。所以,更加可以推论,造假的单位领导们几乎都是明白造假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反对造假又都是旗帜鲜明的。

       作为医生,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本应该是心无旁骛为民去疾除患。但是却莫名其妙做起了学者,当专家变成了学者,这个世界的现实问题,又有几多人去解决。难道那些制度制定者不清楚吗?

       造假者多了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抱团取暖,大家都造假,在一起,不会比较谁可怜,反而交流经验,以利再战。

        还有一个小人物的猜想:是否以一些制度制定者也在造假,这样可以掩盖,他们的造假。

        呸,说多了,再见......






震惊!中国医生占领巴西SCI杂志了

原创 2016-09-21 看医界 看医界

http://mmbiz.qpic.cn/mmbiz/LuRibz7gTEAr5pg0DvDszyErdPaubKDKIDk20mS34BC9ib72t8X0gD094u5iatlZPDx79GlxQsV3zxrX2k3UjQZ3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导读:2015年,家SCI h指数达34的巴西杂志上,大量中国大陆医生的论文投到了这个期刊,占该期刊发表论文总量的54.901%。


 

作者:疾风

来源:“看医界”微信号(转载需经授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观察者网消息,近日,美国抄袭监测网站Plagiarism Watch通过国际知名英文论文抄袭检测系统顺藤摸瓜,发现了一家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而该公司与一个巴西SCI杂志(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默契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


而上述所谓的中国学者,据爆料基本上是中国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许培扬在其科学网博客中揭露,大量中国大陆医生的论文投到了这个巴西期刊,占该期刊发表论文总量的54.901%。2015年,该刊中国学者文章达到了1605篇,比例更是高达78.1%。


也就是说,这家SCI h指数达34的巴西杂志,基本上被中国医生占领了!如果后续被查实,或将是科学史上最大的造假丑闻,预计会有许多医生和医院卷入其中。


医生论文造假是被逼的!


事实上,多年来,中国医疗界人士多次被爆出轰动性论文造假事件。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中国医生热衷于跑到国际上发表论文呢?事实上,这都是给逼出来的!


不搞科研发论文会怎样?对此,广州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周昭远痛入心扉。因为对科研论文“不感冒”,这位年过五旬、临床技术水平过硬的大医生,虽然带过的学生不少早就已升主任医师,但他至今却仍是副主任医师职称。


因为根据中国的临床医生评价体系--职称评审制度,科研论文和职称挂钩,职称和薪资甚至岗位挂钩。因此一名医学生医学院毕业进入临床工作后,一个以科研论文为核心考核指标的职称晋级之路随着展开,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路走下来长达十几年甚至数十年。


不仅如此,甚至高校和医院的排名中,科研论文也占据着巨大比重,领导们有足够多的动力让医生们搞科研写论文。


据悉,畸形的科研评价体系,导致国内出现了手术不精的外科主任,并逼迫着大量医生在临床上疲于奔命的同时,还要为了升职称到处托关系找门路搞论文造假。


在这种思维的导向下,中国沦为了学术论文的“造假工厂”,每年产出数量巨大的劣质论文,并催生了市场巨大的论文造假产业。中国医生也因此在国际同行面前一次又一次丢人现眼。


知名院校、三甲医院才是重灾区!


据《科学美国人》2013年底发布的《中国的论文发表买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不少造假学术成果的项目资金支持来自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LuRibz7gTEAqMGaC4g8j14mpuZvJ0hqMouMgDhwicoZy9nzYpdRia90PWhhzBthZN4MrchIUpiadjDbJRVcyBqYgt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那么,这些跑到国外搞造假的医生都来自于哪里呢?


据《看医界》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地出台取消基层医生职称评审论文要求的政策,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好评。


有学者认为,基层医生的论文要求可以取消,但教学医院的医生还是应该搞科研些论文的,这是国际惯例。


但事实上,上述绝大多数论文造假并非来自于基层,而是来自于国内各大知名三甲医院及医学院校,因为基层医生并不需要发SCI,只需要在国内期刊上造假就行了,只有大的三甲医院及医学院校的医生才被逼着跑到国外造假。


因为,上述学者忽略许多因素,比如,据了解,在中国,“教学医院”这一高大上的名词已泛滥成灾,基本上所有的三级医院甚至二甲医院都成为了各个医学院校的附属教学医院,甚至有的医院能够挂上几个甚至十几个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的牌子。


难道这些医生都擅长以及都有必要搞科研写论文吗?


不仅如此,在中国糟糕的三级医疗体系下,越是大医院,越是人满为患,床位雄冠全球,门诊量大,动辄一年几百万,但职工人数却少得可怜。


据《看医界》推出的“中国大医院职工规模排行榜” 显示,我国的三甲医院可谓标准的床位多、门诊量大,而职工人数却严重不成比例。



http://mmbiz.qpic.cn/mmbiz/LuRibz7gTEAr9Nc95X2M5V2H7Z8NwYAicIWmSenPB57TLDXHFWOibsbLIElibIiaYNicvpLVdpwEicRwD2fNsHMZe2tk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哪有精力做科研写论文?而据一位美国华人医生向《看医界》表示,在美国,即使是教学医院,只要医生不想搞教学就不需要写论文,如果想搞科研,则有着较为充足的事件和资金保障。


亟待“以临床论英雄”!


据悉,中国以科研论文评价医生职称的评价体系,不仅逼着医生搞造假,还严重影响着中国医生群体的解放。


青年医生为何不敢离开公立医院?道理很简单,离开后,就很难申请到科研基金,很难在职称上取得进步,如此以来,医生自由执业的双腿被绑上了粗重的锁链,不混上副高职称一般不敢轻易“动窝”。


事实上,科研论文体系对于医生群体的荼毒,也让不少官员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李克强总理就批评“论文写得不错,可手术没做好,病人的问题没解决,那不是花架子嘛!”


一位河南省的卫生官员也表示,论文与职称挂钩,原本是全国的一个规定,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原本的职称与论文挂钩的评价标准在可操作性、发挥分类指导、行为导向作用等方面作用明显不足……并强调,以后对一个医生的评定将强化临床导向,重点评审其临床工作能力和业绩。对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卫生机构人员提出不同岗位能力和业绩要求。


但何时才能让中国医生群体脱离科研论文苦海,不再被逼着去造假?还需要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改革措施,废除现有糟糕的评价体系,真正以临床论英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