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走穴的背后思考(3+1)
(2016-01-07 01:04:47)医生走穴的背后思考
最近在社会与医疗界,议论最多的莫过于湖南经视的核心栏目“经视大调查”所报道的常德四医院请外援专家的跑场费的事件。
圈内圈外站在各自的立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医务界认为受到的伤害极大;二社会认为医生可恨。
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件好事,有助于规范,更是有助于改变现状。我们不妨做一个剥洋葱似得分析。用网络的语言,还是从几个方面来吐槽吧。
1:关于契约精神
看了经视的报道,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说句实在话就是背心发凉。可怜的医生、医院、专家,好像是进入了一个局,钻入了一个套,你进去了,你只会越扭越紧。
记者的新闻精神是值得称道的,毕竟是王牌节目。如果你同意请专家,你就认了吧。如果不同意,要么转院,要么接受本院医生治疗。如果在这个社会,通过这样一种互害的方式来维权,或者抓个现行,心中对于这个社会的包容与和谐存有疑虑。
而医生方面,也存问题,说句老实话,七千元的构成,最好是进行一下说明,劳务费用于差旅费用等。否则,又被截留的感觉。自己也就变成了裤裆中的黄泥巴,说不清也洗不清。
而双方,都是在信誓旦旦的情况下,最后都有违约。
2:不给钱不做手术
这是在视频中,反复出现的飞字提醒。这是电视画面吸引眼球的一种技术。说句实在话,这是一种误导。
这里的肾脏结石都不是危急重症,并且是外请专家的劳务费用。如果你出了常规的手术费用,本院医生可以给你做呀。这七千元是外请转接的劳务费。
3:为什么要外请专家?
这里已经反映了我国医疗的一个现状,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的不均衡问题。在我们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有些乡镇甚至还可能有湘雅的老本科生。而现在,优质资源(智力人力与设备)几乎全部囤积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并且目前的医疗技术主义更是加重了这种差距与不均衡。更兼现在个所谓的排行榜也是打击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自信,提高患者就医的期望,增加了基层医院的诊疗潜在风险。所以,许多的基层医院担心患者外流,影响效益,更兼目前医疗强调分级转诊,也迫使基层医院通过外请专家,来控制转诊率。
4:关于红包的问题
红包在医疗行业是一个贬义词,是患者给医生一种额外的钱财,是一种患者的负担,在目前,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现象还是很少了。针对这个报道,个人觉得应该是会诊手术的劳务费,而非红包。还是那句话,这个钱,你不出,要么转院,要么由本院医生做。
5:会诊费给多少才合适?
实际上请一个外埠专家会诊,包含有以下一些费用,车马费、住宿费、伙食费、劳务费。严格来讲,前三项可以按照目前的出差有关规定来执行。那么劳务费呢?现行的规定还像是一个不接地气的费用,在本埠的专家,是300元一次,外埠的是800元。也许,这个水平,对于出钱的患方来讲,可能都是高了,但是,要知道,出诊的医生,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与周末出会诊。这到底是多是少,我不做评价。你说一声心态不对,医生可以不接受会诊,你没有办法约束他的,他情愿在家陪着家人过一过温馨的周末。因为这个就爱个已经严重低估医生的劳动价值了。一个歌手,在夜场唱上一个晚上也不是这个价格。
所以卫计委急需出台比较符合现实的会诊规范性文件,指导医生。
6:外请会诊如何操作
现行的流程非常麻烦,有双方医院对接,然后,派出方下达派遣任务,专家只身奔赴邀请医院,工作完毕,回家。邀请医院将会诊费支付到派出医院,再从派出医院的财务领取。流程也是对的,但是过于麻烦。
而患者支付的会诊费也应该交到住院的医院。这种会诊费,在普通市民阶层医保农合是不会报销的。
从流程来讲,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觉得有些麻烦,才滋生了这种医生转手的方法。当然也有患者与专家的直通车存在。
当然在这里,医生们获取了这个会诊费以后,缺少了一个必须的法律环节---缴纳个人所得税。
7:多点之业缺乏可操作的配套政策
国家出台了医生多点执业,但是在人事管理、执业管理、薪酬体系等等,没有规范性文件,所以,许多的医生还是以走穴为主。
8:外请专家的社会效益分析
许多外请专家的诊疗项目,其实对于医院、患者、医生乃至社会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必须要是专家的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考虑单方面的利益是没有好处的。
对于患者,如果转到大城市大医院,花费要远远高出就地治疗。这里的消耗包括车马费、外地就诊的等候费用(食宿费用)、医疗费用本身也会增加。甚至还影响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对于派出方:相对而言,派出方医院现在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这样可以减轻大医院的”战时状况”。派出方的医生通过与基层的联系,可以广交朋友,传播名声,也能过获取个人的价值。不要总是给每一位医生带上沉重的高帽子。医生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此外,卫生部门一直强调医生要到基层对口支援,更像是拉郎配,下去的医生,有时没有对应的工作,但是,这样的会诊,有的放矢,还能够真正传授技艺。
对于邀请方:医院在通过外请专家的过程中,提升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医生能够在配合过程中,得到大家名师的真传。也许这样下来,二级医院的能力就不知不觉的提升了,这不正是政府与老百姓希望看到的局面吗?
对于医保农合基金与分级诊疗来讲,也是有好处的。何为分级诊疗,讲能够留在下级医院的病人,留得下,治得好,必要时也转的走。可以节约不少的医保农合基金呢。
所以,个人认为,湖南经视报的这个事件,可以推进专家诊疗制度的系统建设。是一个好事情。只是故事的设局与语言有挑拨医患关系之嫌。如果从300~800元的会诊规定着手探讨,可能医患双方都会感谢的。这也可以达到目的。多喝一杯酒,岂不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