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住院医生--2

(2015-11-15 22:58:07)

寻找住院医生--2

(二)失落的住院医生内涵

也不知道从那一天起,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随着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住院医生的制度与感觉似乎越来越远,住院医生与临床的亲密系数也越来越小,住院医生对于住院医生本职工作的抱怨也越来越大,套用文革中的一句常被批判的老词就是“今不如昔”。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

首当其冲的是社会环境的变化

一:社会变革了,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或者是商品经济,医院的一些原有的功能也被社会化,针对职工这一块,我们这些过来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宿舍这一块。当年在单位,年轻人有集体宿舍,结婚以后有职工宿舍或者家属区。说句老实话,集体宿舍是保证住院医生住在医院的基本物质保证。而目前医院由于地产房产确权改革,由于医院的发展工作人员的大幅度增加,集体宿舍很难得到相应的保证,而住房的货币化补助、公积金制度等推行,年轻医生只要进入了医院的大门或者是年轻人只要离开了学校的大门,就被住房而至的压力所困扰。住院医几乎没有住在医院的了。

二:社会变革了,价值观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渐变,以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追求远大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打得鲜血淋漓,作为我们这一代人物,在给年轻人讲述这些三观的问题时候,也有时候觉得有些空乏。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人生折磨与苦难让我们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许多六零尤其是七零后给年轻医生并没有带来好的影响,甚至所传授的是以物欲作为第一追求的教导,这样下来住院医生的第一堂课乃至最亲近的老师的潜移默化已经便成了一个负面的因素了。

第三,社会变了,有许多东西没有来得及重新定义。我们对年轻医生进行的是生命高于一切的教育,当年我们也是接受这样的教育。强调的是职业的奉献最重要,而现在呢?年轻医生经常用劳动法来判断他们的工作任务,我们几乎没有能够说服他们的理由。别说24小时住院,就是一个值班,也可能需要折算多少补休。当然,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但是,面对这层出不穷的各种官方的行业的规定,住院医生制度还是有些苍白。

第四,社会变了,媒体宣传的是个人利益的如何保护,宣传的是某个地方的劳动强度如何低而待遇又如何好。甚至在我们的国民教育教材中,连民族英雄的宣传都已经弱化,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都从教材中剔除了,还谈什么奉献?这对年轻医生来讲是一个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五,社会变了,医疗行业的奉献精神在被物质化的利益所吞噬同时,还被医疗的风险所替代。各种医疗纠纷、医闹、伤医事件,极大地影响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成就感,一些年轻医务人员从走进这个大门开始,就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每天恨不得早点下班离开医院。这种情况是对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最大的心理伤害。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心态。

第六,社会变了,独生子女的培养与个性养成,很难适应医生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现状。

这是大致归纳的一些社会因素,造成了住院医生制度的一些缺失。

其次是医学教育本身的变化:

一:在古今中外,医学教育是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只有精英教育,才能提高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与职业荣誉。而现在我国的医学教育现状呢?医学生的招生变成了公民的学历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就连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也变成了国民学历教育的一个部分,因此教育本身的质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作为精英教育的专业教育以外的部分----人文教育出现了断链现象,在职业教育培养阶段,没有形成职业的心理准备。

二:而医学教育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目前的临床研究生招生已经法身了重大变革,我们当年是必须要具备两年临床经验,才能报考临床型研究生,而现在呢,直通车。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的内容的特殊性,所以许多研究生在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了专科学习与工作,从事临床工作来讲,缺少了系统的住院医生的这样一个过程,造成了临床能力的下降。

其三是医院的变化

一:医院的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压力较以前大了很多,国家对医院的财政补贴基本上属于象征性质的,这样来讲,对于一些基层医院甚至地级市的三级医院都会出现一些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住院医的培训,如果在宿舍、轮转上按照文革前的一些规定来办,医院的经济负担将会严重加剧。

二:医院的学科越分越细,医院的三级学科越来越多,医生的专业性越来越强,青年医生的培养开始走入了迷宫。一个三级学科轮转半年,也许在一个医院就需要五年的时间,如果只轮转一个月,那就是走过场,连皮毛都没有学会,甚至连专科病历都还没有学会。

三:轮科的经济效益,由于轮科医生轮科时间短,可以说基本上属于见习生。从短期利益而言,所以对于所轮科室来讲,是一个负担。这样也就造成了住院医生制度的实施困难。

其四,年轻医生的困惑

一:独生子女是目前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医生新生人力资源的来源,独生子女的独特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大局观念、奉献精神都有着先天不足,这样加剧了他们对于住院医生制度的抵触情绪。

二:现在的年轻医生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一旦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孝敬父母,就面临着买房、娶亲等最为实际的个人问题。凭着医院的一般的收入,要完成这一切,的确是有些困难。因此,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住院医生制的推行自然是有较大难度的。

由于上面的各种因素的存在与影响,我们的住院医生制度,要真正坚持下来,在医院管理者来讲,的确是很难的。制度逐渐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些元素悄悄地、逐渐地流失了,等到我们发现,这个制度已经支离破碎,尤其是在一些非中心城市的大医院---而这些医院所承担的医疗任务却是最大的。我们会抱怨现在的年轻医生没有敬业精神,他们怕苦怕累,他们不会写病历,他们不会体格检查等等。不仅仅是住院医生的形式不复存在,就连内涵都已经严重不足。

我们可以抱怨他们,实际上也与我们的言传身教有关系,也与我们自身道德观念的变迁有关系。在国家推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时候,我们才是需要自身进行一次体检与培训,才能做好老师。才能够真正充实住院医生的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