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人羡慕宋代文人

(2015-07-23 23:53:35)
标签:

文化

 

读到一篇文章,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看起来是来源于书画界的人士所作。对于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政府所给予的待遇充满无限向往与羡慕之情(转载于下)。
我们作为现代的读了一点书的人,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看起来也的确道理十足。想一想,当年的李白与杜甫才情多高,还不是变成了“长安漂流”一族。就是在所谓的盛唐,读书人没有宋朝幸福。而在此更前的南北朝东西晋,读书人必须依附于财阀去傍大款。
但是宋朝,文人的幸福,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以后,穿上了龙袍。为了自己的赵宋王朝江山绵延不绝,威胁最大的是军人,于是他搞了个杯酒释兵权,让那些革命老干享受了离休待遇,每个人怀揣着大把的银子,抱着漂亮的妹子,很快就陷入了享乐之风,生活奢靡,革命意志完全被泡酥了。宋太祖自己还是有着一身的武艺,也不怕外敌入侵。当然,文化生活自然提高到了很高的境界。于是出台的治国方针是抑武扬文--或者叫做昌文偃武。
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当皇帝们迷上了文化以及文艺,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成为了社会的时尚与主流,社会经济工农商贸也很快发展起来。甚至一个画师可以变成集团军的军长,一个足球运动员可以变成国家部长,雕刻章子的也可以做部长,儿皇帝们则天天在研究如何写好字,画好画。徽宗皇帝甚至还有闹绯闻的爱好,专门挖上地洞前往休闲中心的头牌李师师闺房接受异性按摩。这样下来,武官们几乎是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于是习武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难成事业之巅峰。武官没几乎没有了脾气,如果有脾气,好吧,莫须有一下。
在这种局面下,宋朝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却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保护,所以出现了一种怪象,庞大的宋朝汉族政权,被小小的游牧民族打的嗷嗷直叫,称臣纳贡,西夏、辽国、契丹、女真等搞得宋朝皇帝呜呼哀哉。守内虚外酿成了皇帝被掳坐井观天。就连到了南宋高宗赵构,还是对于武将岳飞不怎么待见。
经济发展与国防力量的不同步,酿成的悲剧是历史性的。而宋朝的文人,看起来保守派司马光、苏轼等于革新派王安石的斗争也是一种基于经济政策的纷争。没有谁对于昌文偃武的根本问题提出过质疑。而大多数的文人则是躺在政府与皇上的怀抱大口吃奶,享受着皇恩浩荡。文人的职责与文人的风骨并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做了亡国奴,文人的日子也好不过哪里去。最为悲剧的是,最后的南宋小皇帝,被自己的忠臣背着跳入了大海。
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一个社会的脊梁---文人,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发声,能偶正确的发声,尤其是许多文人发生的机会与条件是非常好的,比如在与皇上一起休闲的时候、喝茶的时候,可以形成潜在的浸润。悲剧啊,赵宋皇帝。
读了下面转载的文章,由于水平有限,好像找不到批判的支撑材料。于是根据自己看到的一些史料,杜撰七律如下:

昌文偃武似良策
笙歌曼舞尽朝野
皇帝不问社稷事
画师竟执霸王戈
徽宗坐井思南归
岳飞武剑难北克
文人须作风骨事
仅有风流万世灭
幸福指数最高的宋代,留下的是偏安江南半壁江山,文人们
自得其乐,不懂军事还可执掌帅印,武将们自然没有脾气了,有脾气的被莫须有了


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

 

谈起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许多人顿生艳羡之情,认为那是一种平和优雅、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贵在适意耳”。

http://mmbiz.qpic.cn/mmbiz/NRjJ0UFjOdyNOMDaMPC3NSbj75mPiciaIXgP41ILsUnAozgAmaniaVWG9146dq7FISmO6jMF9dGjibowgyvG3N25xA/0?wx_fmt=jpeg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在宋代,文人尽得时代之幸,朝廷“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使得他们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命在旦夕,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人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享受丰富醇美的人生乐趣。


http://mmbiz.qpic.cn/mmbiz/NRjJ0UFjOdyNOMDaMPC3NSbj75mPiciaIXg35AsB0ukMtdyI0l2sVapmribUFgwpXzDvoWE0riaukOvOdiagOFozj0Q/0?wx_fmt=jpeg


除了优待文士、以儒立国的政治环境之外,哲学思潮的流变也为文人的价值和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儒、道、佛三教渐趋合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士人精神振奋,热情参政;道家任自然、轻就去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使得他们保持着健全的人格。


http://mmbiz.qpic.cn/mmbiz/NRjJ0UFjOdyNOMDaMPC3NSbj75mPiciaIXFqBGSEapEjjIjmuGS5yvxiaicIEBNjEzyibu6CbnQAnN0Sv1KnLQq16tw/0?wx_fmt=jpeg

宋 欧阳修 《致端明侍读尺牍》


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人格风范令人钦敬,但他也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他自称“曾间洛阳花下客”,也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但绝非俗恶之词,抒发的是“幽微”之情,一种富闲愁。


http://mmbiz.qpic.cn/mmbiz/NRjJ0UFjOdyNOMDaMPC3NSbj75mPiciaIXicyvbZCvELNibibOguhyH3MERUT36we1iaQWlLZI4ZW4m642zsbX7Xk9EA/0?wx_fmt=jpeg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再如大文豪苏轼,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合,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从超迈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达的情怀。


http://mmbiz.qpic.cn/mmbiz/NRjJ0UFjOdyNOMDaMPC3NSbj75mPiciaIXBIkJGXOILz0EBHCVba8cP8IBhOTpgh5yygqIY068riaGspiaLowtVEtw/0?wx_fmt=jpeg

宋代园林


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还多存隐逸之心,热衷园林艺术。


当然,他们的隐逸并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注重心性的主体修炼,是一种道隐,不必高卧林泉、脱离尘世即或获得隐逸的乐趣。即不放弃世俗之乐,又能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和经营心灵深处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使得文人生活显示出高中娴雅的气质,而不至沦为俗恶的官僚。


http://mmbiz.qpic.cn/mmbiz/NRjJ0UFjOdyNOMDaMPC3NSbj75mPiciaIXN9auE7sxy7GicTrELIzZzrlUKntjhFrZbWx3uNPK6RcicCahPvcbGJFw/0?wx_fmt=jpeg
宋元 钱选 《卢仝烹茶图》


就社会政治而言,宋代理学盛行,但当时的文人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与个人、政治与人生、情与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多坦荡而真实,虽有“人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但内心仍不乏道义的担当,忠实于兼济天下的理想。


http://mmbiz.qpic.cn/mmbiz/NRjJ0UFjOdyNOMDaMPC3NSbj75mPiciaIXZibJPLMrCmrFCtYjyOvCW63rkw7FAwbENX2KrPEqJnOspZabDkiaiclVg/0?wx_fmt=jpeg

宋徽宗《文会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搭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