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如何化解(58-18)
(2015-04-07 23:45:18)
标签:
健康 |
血荒如何化解
血荒,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几次想写一下,但是,又搁下了。这次终于写了下来。
作为外科医生,手术台上的血液供应是外科医生的胆。
今天南岳三台大手术,一台巨大前列腺增生,一台肾铸型结石并肾积水,还有一台是一个T4期肾癌,肾脏的肿瘤有了12cm大小。前两台手术如期进行,肾癌患者却因为没有血液保障,手术只有暂停。干着急。
这位患者是一位来自衡山后山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五十七岁,衡山后山是衡山北边,属于偏僻山区,老百姓一直较穷。当他们患病以后,一是拖二是忍,今天终于下定决心来到了医院,却因为没有血液供应,说内心话,心中很是难受。
患者是B型血,居然,这个城市这一天的B型存血只有400毫升。这点血只能用来应急。
血荒已经困扰这医生、医院、患者多少年了!!!最近越来越甚。
为什么闹血荒!!!首先来审视一下我国的献血法。
我国已经在1998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献血法”,属于公民无偿献血,这是与国际惯例尤其是先进国家接轨的做法。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
现在我国的公民献血无法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
目前献血的主体人群有几大人群:
第一是:部队官兵,这是比例最高的献血人群,体现的是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的关系。
第二大人群是高校学生,因为我国献血法规定的最低年龄是18岁,所以高校作为青年人最集中的地方,自然是主力部队之一。但是随着整个社会局面的变化,这个人群的献血数量有所下降。
第三大人群,不好意思,只能排到了医院(估计的),因为血源不足,所有的血液都是在医院使用的,血站出于无奈,给医院下达了献血的指标,如果献血指标未能达标,血站将控制医院的血液供应,医院的业务运行将受到影响。
第四,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进行,当然,由于血站对于这些部门没有约束力,只有随缘。
第五,家属自助献血,当患者需要血液的时候,可以动员家属进行自主捐血。
关键是在献血与血液的供应我们的运行体制出了问题:
第一,无偿献血,但是对于献血者,实际上存在一个献血营养补助,对于每一个献血者来讲,这点钱的确很少。大概也就是鲜血一次(200毫升),100~200元。关键是,这个补助是由谁来支付?说起来奇葩,居然是献血的单位支付,大家想一想,一个单位动员了自己的员工献血,还要拿钱来补助自己的员工,长期下去,从经济度来讲,岂不是这个组织的行政长官脑袋有问题。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出于高尚的目的可以做,但是长期来讲,这个制度的设计是否有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建议,按照献血法的规定,献血是由地方政府负责,献血义举惠及地方老百姓,那么,从道义上来讲,这笔献血的营养补贴应该列入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开支,属于民生工程。
第二,对于鲜血一直强调的是无偿献血,因为血站也没有支付营养补贴,而在临床用血上来讲,的的确确是收取了患者的费用,作为医院来讲,可以理解这是血液的贮存、保养的成本。但是老百姓并不知道,更多的是不相信。无偿献血与收费用血,这里面到底是存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政府没有说清楚,血站也没有能够拿出一个详细的账目向社会交代。
第三,笔者根据上述血荒与社会的情况,提出建议:
- 将献血者的营养补助列入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开支,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民心工程。而对于公有制的企事业与行政单位,无偿献血的情况可以作为绩效考核指标
- 血站必须向社会提供每年度的年度报表,明细。政府将血站纳入全额事业单位管理。
- 作为一个涉的公益的公共单位组织,政府应该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会或者政府审计机构,对血站进行全方位审计,并且向同级人大会或者常委会报告。
- 人大常委会作为人大常设机构,作为人民代表,有权利对于血站进行视察与调研,制定地方血站的一些管理与运营规定。
前一篇:清明送儿
后一篇:憨实奔波(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