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院长,像经理;像经理,是院长
(2015-04-03 22:50:35)
标签:
股票 |
是院长,像经理;像经理,是院长
在认真学习了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的相关内容以后,我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清醒的认识。
作为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的院长,一直觉得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位,高校、教授、主任医生等制成支撑着一个管理者盲目自信。似乎与一般企业管理者有着天然的鸿沟。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一直在做经理。或者是一半的院长,一半是经理。
因为医院是在逐利机制下的运行,医院既要进行救死扶伤的公益,更要追求利润,不然会死得快,还没有来得及救别人自己已经先饿死了。
我们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我们一半是铜臭,一半是高尚。
谈一谈做院长经理的两不像吧:
首先,我们每年都需要述职,述职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员工工资能否按时发放,奖金福利是否逐年提高。当然,如果能够有提高,ZF乃至上面的领导就会认为你有能力,群众也会拥护你。而这个最关键的物质---钱从何来?员工才不会管你的,只要会发钱,能发钱,敢发钱的领导就是好领导。ZF更有意思了,财政没有钱,你们自己想办法,员工待遇好,我给了你们一个好院长,单位员工福利好了,满意了,就是关心群众生活了,就是政绩。这到底是院长还是经理呀?但是出了社会性问题,不管员工是否满意,院长这一壶是跑不掉的。如果单位没有好的待遇与福利,员工尤其是人才流失,那么你就是一个狗屁院长!!待遇留人就是空话!!向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我们医院编制床位1850张,按照床位人员编制标准是1:1.6~1.8,也就是最少需要员工29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80%,也就是2368名。那么ZF每年给医院的财政拨款是多少呢?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的拨款是942万元、1018万元、1038万元,人年均不到4000元,就连社保缴纳都不够。只够医院运行10余天。现在医院更本不敢按照标准配置员工。如果按照标准配置员工,按照每人每年含社保人头支出10万元(我敢保证,这肯定不是一个很高的收入,因为社保支出要占30%以上),每年需要人员开支3亿元,平均每天需要人员开支81万元,那么·ZF拨款仅够我们维持人员开支12.07天。这就是院长面临的实际数据,院长被”经理“了。
医院必须发展,作为一个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发展迅速的,医院的技术设备引进,国家几乎是没有投资的,甚至国家还是控制的,但是,没有技术的支撑设备的支撑项目的支撑,优秀的医疗技术人员在个人的职业前景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人员岂能留住?所谓事业留人也就是一句空话!!所以,院长必须考虑医院的资金来源与投资。来源是利润,投资必须考虑利润。这好像应该是经理的岗位职责了。
在一个单位,还必须提高个人的职业发展平台,实现个人职业抱负,各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学习进修是必不可少的,这是院长应该考虑的事情。但是国家从来没有安排过这样的资金用于技术人员的提高,这部分费用自然又是利润。院长又变成了经理。
在前面20年,中国的医院院长们,为了做大自己的医院,满足社会就医的要求,满足员工事业发展的要求,大多数的院长治下的医院都有了扩大规模的手笔。这目前一直是社会所批评的,但是,这些公立医院没有这20年的扩容,现在群众看病可能更难,当资源稀缺之后,看病可能更贵。但是这些资金都是来自于患者或者叫做社会,而没有政府的投资。院长做了院长该做的事情,承担了·ZF该承担的责任,但是筹资却使用经理的手法在筹资。最后,领导们来的医院视察的时候,表扬这是一个形象工程样榜工程惠民工程。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典范。转个身躯,批评的内容是公立医院越做越大,医院条件越来越好,看病越来越贵。在这个问题上,院长没有做好,经理也没有做好。
做院长,要逐利,但是国家的药品与耗材的集中采购,但是这些·ZF招标的药品与耗材的中标价已经是天价,但是出现了医生的回扣等,医院是必须担责的。而医院想在ZF的招标价格上进行二次议价,将采购价压在中标价一下,ZF官员们恼羞成怒,严格规定,不准二次议价,否则,有你的好果子吃。医院的正常正当逐利机会被褫夺。这个时候,你是院长不是经理。
仔细想起来,做经理必做院长要容易得多,做经理,可以旗帜鲜明提出利益最大化的口号,可以提出寻找利润增长点。而做院长,不逐利,活不下来;逐利还要担风险挨骂。
现在我对身份越老越不清楚了,是院长,却像经理;像经理,却又是院长。甚至既不是经理又不是院长。
但愿这次深改组会议,然我们变成真正的院长,不再为员工一碗饭发愁,不再为一栋楼发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