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层外科医生的武功会逐渐消失殆尽吗?

(2014-10-17 23:41:23)
标签:

教育

健康

昨天,来到福州,参加全国移植免疫2014年年会、海峡移植高峰论坛及福建省第九次器官移植学术会议,师兄谭建明教授将会议安排的很紧张,会议安排在远离市区的会议酒店。会议内容顶天立地。上午是移植基础研究会议,下午是DCD专场。上午顶天,高大上,下午立地,与移植临床紧紧相连。参加这样的会议,受益匪浅。尤其是又遇到了恩师唐孝达教授,下午由他对DCD进行了特别点评,老夫子思路清晰,逻辑脉络清澈,语言表达诙谐幽默而又到位,很是受用。
会议上, 从事基层研究的专家们几乎同时表现出了一种声音,临床有问题,基础有方法。携手共同攻克临床相关的疑难问题。把基础与临床医生的工作明确界定开了。
不由的想起了前两天一片广为流传的网络文章“搞分子生物学的外科医生”,读了这篇文章,但是我不觉得大声叫好。也对文章做了十个字的评价“耕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同时也想到,长此下去,外科医生的职业定位都会被模糊,到底是基础研究者,还是临床工作者?当然两者兼有的,应是人间极品,而营营众生还是以一个职业作为终生的选择。目前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严重绞杀外科医生的职业心境,弱化外科医生的基本技能。如此下去,外科医生的职业可能会出现人才危机。绝非危言耸听。就从这片网络文章谈起吧。
这里主要是一种畸形能力观。现在的医生的职称评审评定都离不开科研课题、论文,甚至还有SCI论文要求。而目前许多的临床外科医生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非常大,繁忙的临床工作让他们踹不过起来,哪还有时间搞“科研”。而实际上临创工作每一例病人就是一个科研,无奈临床总结的文章论证力不强。中国的国情目前也难于完成系统的临床科研。而回过头来,养上几只小白鼠,抽上几滴老耗子血,一切可控,论文质量也有保障。于是一些外科医生们也就用嘴巴开刀,用试管做手术台。他们可以顺利的评上职称,加工资、提高奖金分配系数。名利双收。而那些死磕临床的外科医生也就落得个“不争气、不求上进”的声誉,甚至还有被家人嘲笑。严格来讲,医学科学研究与临床工作弯曲是两大类不同工作,不应该是一个同样的评价体系。现有有些高校重视的是“NATURE\SCIENCE”上的文章,而对一些临床类的杂志就不是那么重视了。实际上医学的目的与精髓在于临床的进步。
第二个叫绞杀科医生武功的是目前的医疗环境,这主要是心理攻击为主。外科手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确确实实的又创工作。人体的变异性、个人的习性都将会影响手术效果与愈合。患者对于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的手术,产生的怨气造成了外科医生的内心的强大的压力,甚至手术的程度都将受到影响。长期下去,手术功夫自然会难以提高。
第三,目前医疗技术的变革,也将影响外科医生的基本技能。早年,外科医生依靠剪刀、手术钳、镊子完成手术时,外科医生手术的物理硬件从上到下没有多大的差别,所以基层医院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可以学到一些真本事、真本领,回到单位可以开展。而现在,上级医院的许多手术是在精良的装备下完成,这些装备价值不菲,基层医院根本无法购置,甚至在卫计委就直接控制购置了。基层医生的进修学习变成了“屠龙之技”。这样造成基层外科医生的开口讲就是高大上,下手去无所适从。不说基层了,就在一些上级医院,许多年轻医生的基本技能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以及能力有所降低。
关注基层外科医生,培养知行合一、基本功与基本技能扎实的基层外科医生必须高度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