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牛轧糖
(2014-06-30 00:53:35)
标签:
育儿 |
今天在上海机场候机的时候,我看到了牛轧糖,不觉眼睛一亮,心中的馋虫与儿时的记忆一下涌了上来,那还顾得到糖尿病什么的,买了一些,算是对儿时的弥补。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物质的短缺年代,更经历过经济拮据的磨练。在一切凭票证供应的岁月中,我们对于食物有着太多的渴望。一粒糖、一块饼干,到如今足能勾起我们深沉的记忆,甚至是胃中泛酸。
儿时,因为母亲在副食品商店工作,母亲在柜台内,我在柜台外,看着满目琳琅的食品,我的眼睛从开始进城的凝视到后来的漠视经历了大约2~3月时间。因为开始我以为这些我都有机会吃到,但是母亲告诉我这些都是公家的,必须自己买了才能吃,而母亲自责挣钱太少,无法满足儿女们的食物追求。慢慢的也就有些习惯了,自然会漠视,因为那不属于自己,我们的生活没有到达这个层次。
想归想,事实也残酷,但是,不可否认,在柜台边,比起其他孩子有时也还是有一些机会。偶尔碰上一个熟人前来买糖果,有时会碰上买家的赠送。在文革期间,三支两军的军人算是社会的佼佼者,他们的购买力在那个时期算是比较强的,更是因为他们可能会有票证上的优惠。而我的嘴巴有些甜,喜欢喊人,也就有了受赠的机会。
当年的购买饼干蛋糕都是需要粮票的,而购买糖类,除了白糖红糖需要糖票,糖粒子是不需要票的。因此,那些军人回家探亲卖糖粒粒的比较多。那时候糖果都是散装的,称好了以后,再用包装纸包好,再用灯草系好。在称好以后,解放军叔叔也许会拿出个三五粒作为礼品送给我们。
我们也就有了机会尝到了不少的糖果,当然,买的最多的是黑不拉几的硬糖,这是用古巴糖做的一种糖果,只有甜味儿无其他。碰上了家庭条件好的,有时会买上一点软糖、奶糖或者是花生牛轧糖。
我们在有限的几颗糖果中,细细的品尝着这些糖果的滋味,而觉得最好吃的就是花生牛轧糖,在小学毕业以前。而我只吃到过一次花生牛轧糖,仅仅只有两颗。
说句实在话,好像在那个时候,牛奶比现在的牛奶要香一些,可能当年的牛奶没有三聚氰胺,奶牛吃的草也比现在好,那时候的花生也是小小颗粒的,很香。我当时把第一颗糖完全塞进了嘴巴,突然发现太香、太好吃了,发下自己犯了错误,不该这样吃,因为奶奶告诉我,好吃的东西要慢慢吃,这样才会把好吃的东西吃的久久的。我急忙找个无人的地方,把这颗糖吐了出来,然后把上面的唾液擦干,用我两颗比较夸张的门牙,慢慢的一点点咬下来,细细品味。
牛奶的动物浓香加上花生的植物浓香,在我的口腔中反复云绕,伴随着甜味在味蕾上释放,我找到了一种特别的感觉,反正那颗糖,我几乎是花了一天才吃完,两颗糖吃完,已经是在第四天以后。从此,我对花生牛轧糖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我的字典里面,这是最好吃的糖果。
当然,在以后的岁月中,由于食物的丰富,好像对于花生牛轧糖的还是不会忘却,只是渴求似乎减少了一些。可能最关键的是一个大老爷们,不会去逛糖果市场的。
但是有机会,我在机场候机,有时买一些花生牛轧糖。
在创新的年代,牛轧糖似乎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只不过是他的兄弟们越来越多了,在海南,我看到了榴莲牛轧、椰子牛轧糖。今天在上海的机场,我看到了有海苔牛轧糖、巧克力牛轧糖、还有所谓的原味牛轧糖---这就是花生牛轧糖。
花生牛扎比起其它的牛轧糖远远好吃的多,这是我的感觉。
只是现在的花生牛轧糖的包装有些改变,我觉得只有那青花瓷一般的牛轧糖的包装才是最为正宗、口味才会最好。
前一篇:2014年06月28日
后一篇:自寻烦恼的多余的考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