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矛盾与困惑(40+17+1)
(2014-03-23 01:22:24)
标签:
文化 |
实际上现在的研究生有许多的困惑,主要是在毕业课题与论文上面。其实,这些困惑或许也是老师的困惑,更是目前的普遍性困惑。
研究生们要在三年以内完成学业,尤其是临床研究生,必须保证18个月医生的临床实践。在课题研究的实验结果经常出现不如意的状况,主要是与原先的科学假设不吻合,或者是矛盾的结果,或者是阴性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老师心急,学生焦急,不由的出现一些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的局面,对一些结果采用一些技术处理手段。面对学生的提问,总是少了一些底气。因为保证学生毕业时一个首要任务。但是科学道德的培养,可能又会与之矛盾。
实际上着里面有几个关键的人士需要改变:
1:阴性结果也是结果,因为在医学课题中,有许多的实际我们并不一定能够清楚认识,根据科学逻辑进行推导,当然是可以的,但是,科学的逻辑基于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以及条件局限,可能出现对于事物的真相把握不一定全面,因此出现了阴性结果。不管是生对于阴性结果,应该坦然,好好讨论,争取发表,实际上对于以后的研究更有意义。
2:矛盾的结果:在一个研究中,可能出现矛盾结果,这种结果,我们要分析,是试验质控问题,还是其他原因,要分析这是系统性误差,还是抽样误差,可以通过扩大样本或者是重复试验加以验证,如果还是矛盾的,恭喜你,可能你将接近重大的发现,或者可能出现以你命名的理论。如果困于时间与客观条件,你可以大大方方将矛盾结果陈述,加以分析,留下下一步的打算或者是提示。
3:反向结果:这可能是应为你的设计存在问题,或者是真相就是如此。同样要分析。如果是设计问题,或者理论的推导问题,我们要加以修正。如果事实确实如此,恭喜你,又将会出现奇迹或者轰动,你将是主角。
出现了上述情况,我们不一定要把自己的目光停留在结果上面,做好过程分析,同样可以产生优秀论文,并且会因为你的坦荡与诚实,获得加分点赞。
在这方面,我觉得数学家是最坦荡的,数学领域有多少的假设与猜想实际上就可能是因为理论论证的困局,因为有了猜想与假设才出现有伟大的杰出的数学家。
从事医学科研的学子们,我们不妨用数学家的心态看待我们的研究结果......
听了我的看法,吕毅感觉似乎道理充足,也就不断的点头了。是哟,在倡导科学伦理与道德的今天,我们不要变成方舟子的靶向人物哟。
前一篇:焦裕禄的胆识
后一篇:[转载]“低价药”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