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的敦厚慈祥长者风范---七旬老人的感恩之旅---215
(2013-07-17 22:54:08)
标签:
文化 |
景清冰老师,湖南大学退休教师,七十二岁。
方玉文老先生,景老师丈夫,原湖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年龄大于七十二岁。
景老师的一双儿女。
这是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十六年前,景老师56岁,不幸患上了尿毒症,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多次在死亡线上被拉回来。透析的日子给她留下的是一种惊恐与幸运交织的日子。当时,我们是省内为数不多常规开展肾脏移植的单位。一位朋友介绍她给我,希望能够完成肾脏移植手术。
2000年,景老师夫妇从长沙来到衡阳,当时我接待了她,这是我们受着中背景相对较高的家庭。对于他们的信任,我也是很高兴,毕竟当时我只有38岁。他们还记得我当时说的话:“没有关系,我来做手术。”
现在看来,没有关系,这句话,是有着双重解释的。对于景老师来讲,她说她听到了这句话,心中的负担立即放下了,心情很轻松,给了她手术与生存的希望。而现在来看,这句话很轻飘,万一有了什么不好的结果,如何下台?---当然这句话的理解与运用,体现了这十余年。
手术的肾源寻找我们还是花了功夫的,最后是在景老师的老家四川找到了一个与她配型较为理想的肾脏。但是,手术后出现了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手术后移植肾不来尿,这可急死我了,毕竟......但是,我还是运用我所掌握的有关知识用平静的语言向方校长与景老师做了详细的阐述。
宽厚的方校长,在听到我对于DGF的解释以后,用非常理解与平和的语气表示对我们的继续的信任。终于,在手术以后的十五天,生命之泉奏着欢快的乐曲,叮叮咚咚的流淌起来,我们的高兴劲儿,互相拥抱击掌庆贺。
我在手术后不久,调离了单位。景老师保留了我的电话号码,在这十余年里,他们一家与当年的手术护理人员一直保持着联系。每隔1~2年就要来一趟衡阳,与我们见个面。
上个月,景老师打电话给我,要来衡阳,因为那一天是她手术的纪念日,但是,因为我要出差,他把日子根据我的工作安排推到了现在。
昨天晚上,他们一家乘坐高铁来到了衡阳。清早,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景老师夫妇精神矍铄,气色很好,谁也看不出她是一个移植受着,当时办公室里面有许多的同事,当他们知道景老师的情况以后,纷纷让景老师的复诊工作提前,大家太给面子了---这厢致谢了。
因为上午还有两台手术,景老师夫妇在我开完了检查单以后,很快离开,这是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呀。
晚上,他们在南海一号设宴,安排了我与当年的医护人员聚餐。大家都欣然赴宴,这是一种心身愉悦,轻松地宴席。
开席了,景老师的致辞让我们非常感动。
“大家好,我今天是专门过来感恩的,我手术已经十四年了,能够活到今天,感谢大家。有道是大道无形,大恩不言谢。世界的道理有许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给了我们阳光空气,给了我们生存的一切,但是大自然从来不会要求我们什么。今天我也是来叙旧的。”
两位老人举杯,慈祥的面容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永恒的宽厚与豁达。他们的一双儿女也不断的敬酒,但是一点也不勉强。尤其是当得知我患有糖尿病,不让我喝酒。
我们在这样一种充满了和谐、理解、轻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过了二个小时----这可是我最久的晚餐时间,停电了,我们依依不舍得分了手。
酷暑,炎热,七十高龄,举家奔波,这一个家庭的行为让我们感到感动。
这样的一种医患关系,也是一种让我们感到医生神圣的动力,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医患关系。当然这是这一对老人的精神境界与素养所决定的。
当医生,我尽管有时会感到这样那样的郁闷与烦躁,但是还是感到无憾。
两台手术,一台双侧肾脏输尿管结石,一侧积水无功能的肾脏切除术,一台脑梗塞后前列腺增生---这又是一台风险手术-----手术顺利。
后一篇:2013-0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