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成药是个既不中也不西的怪胎---175

(2013-06-20 00:29:32)
香港卫生署提醒市民不要购买国产维C银翘片,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为医生,我实际上是反对所谓的中成药制剂的。
首先,从中医的治疗学来讲,这是有违中医基本理论的。作为八十年代接收的医学本科教育的大学生,我们的中医教学远比现在扎实,我们的中医学学了一个学年,300多学时。所以,有一点中医的基本功与童子功。中中医讲的是辨证施治,中医客观来讲只有症,没有病的诊断概念。所以就有疾病的诊断名称严格来讲是西医的,所以中医会出现一病百治,或者百病一治。这这是因为症候的异同问题。而中成药呢?已经远离了中医的辩证过程,尤其是变成了非处方药以后,人人都是医生,个个可以开药,这的确不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汤头讲究随症加减,变成了中成药,如何加减?
其二,中药才讲究的一个道地性,还有加工带来的药效改变(所以又生地黄、熟地黄的区别),而我们的中成药的生产,中药的来源与加工都不敢认可。前不久就有报道金银花的掺假与加工不规范问题。
其三,中成药的理化成分并不明确,做成成药,是否会有化学成分的配伍禁忌,的确不知道。
其四,我国的一些西化中药,例如中药注射剂更为可怕。现代医学的药物几乎都是明确了化学结构式,提取的是化学单体作为药物。而我们目前的中成药注射剂,仅仅是提取物,化学成分相当复杂,尤其是稳定性很差,对于贮存的条件要求没有明确的物理条件要求。因为提取物太复杂。将实在话,我行医28年,从来没有使用过中药注射剂,我不敢用。这就是中成药的不像西药的原因。
其五,目前我国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体系,实际上,目前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来源于中成药。早年的逍遥散、消炎利胆丸等都造成了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已经被停产。后来的双黄连针剂也有问题。跟有一些复方制剂在中成药里面加上一些西药,这就更可拍,比如降糖药中加上基本淘汰的D860。蚁力神中加进了伟哥。中药注射剂的鸦胆子乳剂也有不良反应的报告。就连维C银翘片实际上已经有了许多的不良反应报告。
尽管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已经建立,但是在真正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时候,信息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公开或者学术研究呢?
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几个因素:
1:民粹因素,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较深的民族情结。所以在对中医药进行否认的时候,的确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2:中医的继承问题,作为民族的魁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但是真正接受中医教育,按照传统的中医,在现代学社会,的确有着哲学的障碍。所以纯粹的中医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学好接受,于是中成药就变成了一个快捷方法。而这已经远离了中医的精粹。
3:狭隘的地方主义与政绩观,药品行业尽管是一个民生工程,但是只有在医院才是民生,而在地方这是产业,由于其经济效益与税收等因素,政府部门对于可以接受的药物不良反应,都会避重就轻,所以才会有药物不良反应的不透明。
4:伪科学的推波助澜,近年来,医学的神人大多数打着中医的幌子,张悟本不就是如此吗?
5:狭隘的民生观,在有些地方,有的药厂也只有几个产品,一旦主打药物停产,那么这个工厂就意味着倒闭。员工怎么办?这就是狭隘的民生观。
6:伪专家的推波助澜,许多中成药的审批与鉴定,专家们都知道这些药吃不死人,一般来讲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重大危害事件,也就睁着眼睛那评审费,闭着眼睛写鉴定。反正我自己不吃就行了。

根据我的从医经验,我觉得中医是一门自然哲学,经验科学,数量化与可重复性都还存在问题。对于中医中药,我们只有尊重中医的内涵,摒弃中成药。国家采用传承的方式,培养一些纯正中医,才能保护好中医。
对于中成药,国家药监局必须加以重视,否则可能就是医药界的的三聚菁胺。
是该科学审视中成药了,尤其严管注射剂


今天手术一台,左肾多发性结石,肾下盏积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鲁智深的隐私
后一篇:生气----177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