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科学与阅读方式----4

(2012-06-21 00:31:50)
标签:

杂谈

昨天,徒儿王豪在师兄毕业聚餐上,大发感叹,说师兄的毕业论文只用了10分钟就读完了。话题扯到了阅读的题目上。众生都说阅读已经走到了较为迷茫的地步。

我谈阅读,有以下观点。阅读的目的决定了方式:

1:如果你查找参考资料,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更为确切的讲是在临床证据的搜集时,由于相关文献烟波浩渺,你肯定无法博览群书,只能是浏览群书。可是说是急用先学,这些文献你首先阅读的是标题与目的,阅读结果,牢记结果。当然,就是王豪的10分钟可以读通论文。

2:如果你是为了研究某个课题,你就必须仔细阅读,寻找线索,你必须精度。

3:如果是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你必须理解的阅读。

4:如果你在阅读社科书籍,你必须做到眼力透纸,看懂读通作者字里行间的内在含义。

实际上面对一本书,可以用系统科学控制论的灰箱、白箱、黑箱的方法去进行阅读。

在控制论里最早发展出“黑箱操作”和“白箱操作”两个概念。

在控制论中,人们常用颜色的深浅形容信息的明确程度,如艾什比(Ashby)将内部信息未知的对象称为黑箱(BlackBox),这种称谓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我们用“黑”表示信息未知,用“白”表示信息完全明确,用“灰”表示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相应地,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一个系统,我们不知道它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变化的机制,只依靠观察系统输出相对于输入的变化关系来进行控制,那就是“黑箱操作”。

一个系统,我们不仅依靠观察系统输出相对于输入的变化关系来进行控制,而且我们还知道它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变化的机制并据此建立起该系统的动态变化模型,进行严格定量的操作,那就是“白箱操作”。

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我们湖南人系统科学与阅读方式----4)就发展出了“灰色系统理论”以及界于“黑箱操作” 和“百箱操作”之间的“灰箱操作”方法。他发表了很多书和文章,建立并凭借精致的数学模型进行论证,因而在国内和国际系统科学界都站住脚了。用邓教授的话说“灰色系统是指信息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或二者间有的系统”,“又称为部分可以观察系统”。对于这类半知道半不知道的系统,可以建立“灰色系统模型”,进行“灰箱操作”。“对于灰箱,利用输入输出结果不仅可认识系统功能和行为,而且也能对系统结构和机制作出一定的判断”。

仔细想一想,灰箱、白箱、黑箱的操作方式,对于我们阅读是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使得我们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够更加高效有效掌握使用信息。

 

今天手术三人次,四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拨流苏后
后一篇:[转载]屌丝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