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较劲老妹
(2012-06-12 00:26:07)
标签:
杂谈 |
老妹实际上是六月十号生日。因为昨天在路上奔波一天,今天白天有事忙了一天。坐在电脑前面已经是六月十二日凌晨了。
老妹今年四十八了,比我小一岁八个月。实际上也算是茶树开花----抱子怀胎。
妹妹从小与我一起在乡下长大。可能是取了个男孩的名字,从小就比较要强。小时候在有时候遇到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有时还是她替我出头。1968年,爷爷奶奶到这我们从乡下来城里玩,在住家的院子里面,同院的几个大小孩,欺负我们乡下来的孩子,抢我碗中的菜吃,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由于物资供应缺乏,很难得吃饱饭,我们从乡下来了,爸爸妈妈还是想办法为我们准备了一点菜,馋得小伙伴们流了口水,他们冲了上来。我只好蹲下来,用身子护着自己的饭碗,大声哭喊。这时候,妹妹过来了,她左手拿着饭碗,右手拿着筷子,照着领头的坏男孩就是几下打了下去,嘴巴里面用很难懂的带有耒阳方言数落道“看你还打不打我哥哥”,三下五去二就打跑了那几个孩子。这个壮举变成了我们家里的佳话,至今也还是他取笑挪揄我的话柄。
到了1972年,妹妹从乡下回城上小学,我们在同一个小学。这个时候我因为成绩较好,已经当上了红小兵(文革期间少先队改称为红小兵)的中队长(现在的班长,那个时候已经党政一体化了)。妹妹不甘示弱。我承担了照顾家庭的任务。父母亲开始设计我们的人生,作为老大,家里面还有一个弟弟,我必须个家庭较多的家务劳动。妹妹的家务活就是洗碗。当时乒乓球很热,我们学校的乒乓球运动开展得较好,每天下午校队都要训练,于是爸爸妈妈安排我做家务,妹妹参加了校乒乓球队。由于她勤奋刻苦,很快就被是少年体校选拔上了。我们就期待着家里面出一个冠军。我也是任劳任怨的做着家务,照顾弟弟妹妹。
妹妹很争气,她的球打得很好,还经常出去比赛。居然到了桂林比赛,把我与弟弟眼红的不行。在少年体校打球一打就到了1980年代,高考已经恢复。到底是去当冠军还是去读书,在家里引起了讨论。我当时已经考上了医学院。最后,在1981年,她决定读书,放弃自己的冠军梦想。我真的担心,她的功课能否跟上。谁知道,到了1982年,她居然顺利达到了录取线。真的让我不敢小看这个妹妹。由于我平时经常家家里面念叨学医很难,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她还偏不信邪,硬是要考医学院。于是录取到了医学院。
到了医学院,她又变成了我的学妹,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可以沾她的光。因为当时计划经济,我们每个月的口粮是国家定好的,男大学生每月33市斤粮食,女大学生每月31斤粮食。并且是国家供给制,直接发饭票。我的食量特别大,每天需要消耗粮食一斤半以上,这样每个月就短缺饭票12斤。多亏妹妹与我在同一学校,靠着她的接济,我读完了大学。由于我学的是临床医学,我们兄妹在学科上进行了不同的选择,这次她没有较劲了。选择了五官科专业。
大学毕业我留了校,在附属医院从事外科临床,这对她来讲,又是一个标杆,她又发誓要留校,因为当时都认为留校搞临床是最好的。兼有医师与教师身份,很风光的。于是在实习阶段,她表现很好,也很勤快。尤其是在相关的专业手术方面表现出了好好的悟性,深得老师欣赏。当然毕业顺利留校。
在工作了第四年,我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最后读到了博士。毕业回来后,妹妹已经是一个2岁的孩子的母亲了。她对我说:“哥哥,我也要读研究生”。作为哥哥,我支持了她。他趁着在中山医科大学进修的时候,抓紧时间复习,在她三十岁生日那天拿到了同济医科大学的耳鼻喉科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而在这一天,我们敬爱的祖父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是爷爷的一双好孙辈。
身为人母,她抛家离小,一个人去了武汉攻读研究生。三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学业。当导师希望她继续攻读博士时。她终于放弃了。回到了母校继续做他的耳鼻喉科医生与教师。
当了2000年,我因为工作的调动,做了她的领导,她便成了我手下的耳鼻喉咽喉科科主任。她发誓不会沾我的光。每天起早贪黑,几乎是泡在手术室里面,凭着自己的努力与奉献,把自己得科室业务逐渐做大做强。当我担任了市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她也坐上了是耳鼻咽喉科主任委员的位置。我们就是这样的一对兄妹。当我离开医院的领导岗位后,她在去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我在2005年当上了全国劳模。
老妹这一辈子就是喜欢与我较劲,我也因为有这样一个老妹不得不快马加鞭。
当然我还要记录的就是,她与妹夫对我这个单身大哥是非常关照的,2006年,我的儿子高考,他们承担了陪读的任务,儿子对于姑姑与姑父也有了深厚的感情。未能给老妹过生日,只有用这种方式记录我的感情。我为我的老妹骄傲,祝她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