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浮尒
浮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40
  • 关注人气:3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与现实,大学与大家

(2011-10-01 23:07:26)
标签:

杂谈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每来成都,我总是要到武侯祠去看一看。武侯祠的对联有许多。每则对联都有深刻的人生活着社会含义。这次来成都,我急切的想读的对联就是这一则。上联高度概括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赞叹其文治武功。下联总览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特点,借此提出撰联者自己的政见,予人以启迪。

  这副对联,语意简略明白,但文采照人,叙事寓情,颇富哲理。怀古喻今,感时叹世,抒情寄怀。

  这幅对联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讲,也是一种生存谋略。

  从上联来讲,首先做人应该忠厚、善良,要善于化解矛盾,要有效消除对立面,获取对方的接受、理解、和合共融。这种境界的实现需要双方都有一定的修养、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不存偏执与偏见,更不能有私心。其二兵不好战不等于兵不能战,更不是兵厌战,战士(军人)的存在,就是为战争准备的。当顽敌存在不断挑衅,能不能不应战。

  从下联来讲,审时度势是为政者乃至每个人的生存技巧,不知审时度势,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宽严均会失误,势必造成恶果。人的宽容与忍耐是有限的。该雄起一定要必雄起。

  在历史的沉淀中寻找生存的养料,在生活的磨砺中总结生存的技巧,这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又是一个血肉之躯的必修课程。

  当你徘徊在武侯祠,历史会告诉你许多许多。

  攻心自然是兵家的战胜之计,但是能让人心诚悦服的则更是上上之策。这就是人格的感化。

  在游览了武侯祠以后,顺道去了杜甫草堂,看到了一段文字,大概意思是:人们可以忘记杜甫生的地方与死的地方,就是忘不了杜甫草堂。这个一辈子不得志的忧患诗人因成都而流芳,成都记忆了杜甫而增加了文化的底蕴。河南巩县--杜甫的家乡,湖南耒阳(一说岳阳或平江)--杜甫的殁亡之地均没有如此深厚的杜甫文化。看到杜甫的生平与他的不朽的诗句,难于想象这是一个一辈子贫穷潦倒郁闷寡欢的文人的笔底波澜竟然是如此的壮阔,这是一种足以让我们可以慨然面对一切挑战的精神力量。

  从武侯祠到草堂,历史在不断冲刷涤荡心中的没一个角落。文化的影响竟然是如此强大。

  为了不影响与杨宇如教授的见面,提前赶到了四川大学新校区,进到校门,这是可以感受大学的气势,作为这里的学生,一种自豪感悠然而生。徜徉在新的校区,感受浓厚陌生神奇而又似乎熟悉的感觉,让人感到飘然。

  在飘然之中,杨教授的电话来了,老教授生怕我找不到路。他还不知道我已经赶到了学校。他亲自赶到小区的大门来接我。七十四岁的老人家精神矍铄,一身儒雅。站在小区前面,简直就是一尊偶像。当我来到他的面前,一双平和温暖的手握住了我,看到了老师,我很激动。跟随老师来到了他家,简单的装修却处处透露出书香与古朴。我们聊了两个半小时,得知他每周还要做2~3天手术,真是让人叹服。

  晚餐,与杨老师全家人在川大校门口的湘菜馆(这是他选定的地方),我们愉快进餐。当我想去买单时,店老板告诉我,杨老师已经将餐费预付了,这就是一个如此细腻的老教授。我们的晚餐进行一个半小时,我再次好好感受大家的风范,这是难得的机会。

  一天,从历史的长河走进现实的溪流,感受大学与大家涤荡心中的浊气与郁闷,坦然再次面对生活与工作的挑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