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一些泼来的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当然我讲过,没有节日的民族是没有历史的民族。仔细看来,一些洋节还真有其独特的内涵:
一是体现家庭亲情关系的节日:母亲节、父亲节等
二是宗教节日:圣诞节、复活节
三是政治性纪念日:各个国家的重要事件与人物的生殁日子
四是民俗性节日:万圣节、愚人节
五是体现人与自然民族之间关系的节日:感恩节
六是自然规律的变化:元旦、仲夏节等
实际上不仅是洋节可以这样分类,实际上应该是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是可以这样划分的。只不过各民族节日的多寡、对象不同而已。
一些洋节在体现人群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上面似乎比我们的节日设计的要好一些。西方节日中最为优秀的节日而在我们传统的节日中所缺乏的就是:父亲节与母亲节。西方的这两个节日所体现的一种感恩与孝道能够起到一种强化亲情、形成共同的社会认识等作用。
在我国没有官方的父亲母亲节。当然目前在台湾似乎在过父亲节,时间是八月八日,谐音爸爸。有点意思。据说是在1945年上海文人所倡议的。但是时间已经过了66年了,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爸爸节还没有形成官方的共识,没有成为官方节日。
刚才儿子给我来了电话,他说:祝老爸父亲节快乐。我才想起他们这一代人似乎对于洋节有一些认同。当然父亲与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建立者,给这两位设立一个节日,作为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具有深厚文化沉淀的民族来讲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的积淀就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因此,设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父亲节与母亲节是有必要的。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流动性的加大,计划生育措施的推行,我们的父母们越来越孤独,作为父母亲,他们生育了儿女,儿女长大成人以后振翅一飞九万里,空留垂髫守闾里。也真是有些过意不去。尽管在几年前的春晚就唱出了:常回家看看。但是这样沉重的生活工作压力与节奏,儿女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有一个官方的法定的父亲节与母亲节或者向韩国一样叫双亲节,规定儿女必须探视父母,这样多好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