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03/18/xinsrc_322040706144898432511.gif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历史悠久
凝结中华文化精华 传统节日清明“属”阳历 天文学家解释清明阳历日期为何不固定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03/18/xin_39203061818594532378616.gif 清明起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
浸种耕田莫迟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