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的针

标签:
文化 |
分类: 卷首语 |
2013年1期
卷首语
俞悦/文
在古代中国,也许只有刺绣是属于女人的艺术。
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无数的女人,把她们的明眸和巧手、灵心与慧性,她们对于人世的深爱,以及和对岁月的祝福,都凝聚在一根针、一根线上面。有了这千针万线,便有了流派纷呈、千姿百态的刺绣。
刺绣也能登堂入室,它曾装点庙堂——辉煌的帷幔、灿烂的补服,女人们的巧手,成就了帝国的威严;但刺绣更是民间的,它是农业社会,庶民的平淡生活中,盛开的奇葩。不管是富裕还是艰困,那些对日子有心、对生活充满爱意的女人,总会拿起她的针,把她的心思、情谊或思念,绣在那些图案和纹样里,绣在那漫长的岁月中。
那些民间的女性,几乎没有人知道她们的名字,因为刺绣是中国艺术中最为深长和最为寂寞的脉络。所以,只是偶然的,才有个别的女性从历史和岁月的尘烟中,被后人辨识出来。比如明代的缪瑞云,她是顾绣的创始者。几百年前,在江南顾府的亭台楼阁之间,这个女人把刺绣带入到了艺术的巅峰。后来,小说家王安忆在她的长篇小说《天香》中,讲述了瑞云们的故事。在作家的笔下,这个故事不仅是关于刺绣的,也不仅是关于女人的,它还与中国生活中的“物”有关,与上海这个现代都市的来源有关。
只要有时间,我特别喜欢徜徉于博物馆。每当和那些精美绝伦的古代绣品对话时,我的眼前常常会浮现出那样的情境:在历史的河道中,一根针舞动着,于粼粼银光中变化出无穷的样式和颜色,这根针也会顺着历史的纹理,描绘历史的纹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根针,也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现在,古人刺绣所用的那些针和线,恐怕都不再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物品,女人们也早已从养育了刺绣的漫长而虚空的生活中走了出来。但是,在刺绣中所回荡着的那份心愿,那份祈盼,依然荡漾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获取更多的温暖。
新的一年来临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样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恐怕都愿意看到,被祖祖辈辈反复绣出的那些温柔美好的心愿:牡丹富贵,喜鹊登枝、并蒂莲花、比翼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