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鱼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卷首语 |
2012年12期
卷首语
有鱼
俞悦/文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濠梁之上,庄子与惠施的这一段对话,几千年来被中国人津津乐道。
中国人喜欢这缭绕其中的智慧,中国人也喜欢摇曳于水中出游从容的鱼。
我们不是鱼,当然也无从得知鱼之哀乐,我们只是从鱼的游动中,体会到了某种人生意趣——悠游、闲适、流畅和自在。在我们看来,那些鱼是不忙的,那些鱼也是不急的,那些鱼只是从容地随心所欲。
这样的境界,鱼能够达到,而人却难以达到。所以,我们是羡慕鱼的,我们临渊羡鱼,梦想着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条鱼。
化鱼之梦,中国人自古就有。直到今日,我们从网络世界和流行文化里,也随处可见那些闪耀其中的鱼。从古至今,人们希望自己的前世今生,能化身为一尾鱼——当然,是在没有渔夫和大鱼的世界里。
这样的梦想实在很美,如同春梦,醒了也就了无痕迹,所以很少有人真的把这个梦坐实和当真,只怕这不过是我们劳碌人生中的一声叹息和一缕怅惘。但是,就是这些叹息和怅惘,却被智慧的中国古人演变成了精微的技术和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无处不在,鱼也幻化出无尽的艺术样貌,成为人们对美好的想象和表达。汉代的画像砖上面,有鱼;清宫的屋脊上面,有鱼;唐代精美玉雕上面,有鱼;杨柳青的年画里面,有鱼;官窑的瓷器上面,有鱼;嫁娘妆奁上面,有鱼;精美宫灯上面,有鱼;话本小说里面,有鱼;越剧昆曲里面,有鱼……最为精妙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耐心地培育出了千姿百态的金鱼。
金鱼之美是超现实的。它几乎只能生活在鱼缸和鱼池之中,它是人类的梦想,对鱼做出的干预和选择的结果。这些精灵般的物种,是一种精微而优雅的文化,是人类送给自己的礼物,也是人类为自己培育出的天堂之花。
中国金鱼,大抵已今不如昔,因为我们忙了,因为我们累了,因为我们不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这美丽却无用之事上。
金鱼,它是慢的,而我们所处的时代,却是快的。
转眼便到了岁末,这是本年度的第十二期杂志了。新岁将至,本期的专辑,便是金鱼。在这里,中国之韵杂志社的全体同仁,要衷心地祝愿朋友们,年年有余。这个余,不仅是指财富,更是指生命的宽裕。宽裕的生命,自在而从容,不是那么快,不是那么急,便有了时间和余暇,去领会生活与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