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两位同事休年假,才突然想起来,圣诞节和元旦都不能一起过了,心里竟有些不舍。什么时候开始,我竟变得这样婆婆妈妈,这样绕指柔了?
·马未都先生打电话到编辑部,点名找主编,希望能收集到完整版的《中国之韵》。电话讲到要结束时,他还是忍不住说出来:你怎么会是一女子呢?你的字那么钢。
·把我当成男人,多半是因为我的字。估计马先生也是因为看到了杂志卷首语上的签名,才产生误会的。记得刚当编辑的那会儿——那时候信息通讯都很不发达,没有手机、E-MAIL、MSN和QQ,我们编辑部每天能收到几麻袋的信,我认真地回每一封——用毛笔或者钢笔,所以他们回信时,开头总是俞悦先生。有一年,李珩创意,让读者给编辑画像,我总被画成老先生的样子。因为“未老先衰”,我还和主编发过脾气。那个时候,没有博客,编辑部活动也很少,读者、作者对编辑的想象千姿百态,现在想来,可爱的紧。中国传统文人,对汉字有着病态的迷恋,这迷恋又生发出些须幻想。
·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对文字迷恋而洁癖。
这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有空时要为这个写篇文章。
·《中国之韵》草草开锣,挣挣歪歪办出了12期,走过了这一年。编辑部每天都能接到希望购买杂志的电话,有乘客说为了看到杂志,出行尽量选择国航飞机,还有常旅客希望能用积分换取杂志……马先生的电话,也标志着杂志受到主流圈层的关注和肯定——一个新改版的杂志,受到这样的追捧,实在出乎意料,我相信在中国的民航史上,也并不多见。
确实有过窃喜。窃喜之后,更多的是压力,是诚惶诚恐。
·感到压力的,不仅是我,整个编辑部都是这样。
·周末,在一位温婉的女编辑粉红色的小家,编辑部全体,提前过了双节。会餐,娱乐,看电影。
这一年,我们有失误,争执,有焦虑,有流泪,但更多的是相互扶持进步,相互探讨取经,呀相互添舐伤口,艰难却快乐地朝前走。
·我们尊重读者,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劳动,享受认真工作所带来的种种——乐趣或者其他。
我们把编辑部,变成了一个家,一个不后悔的回忆。
·2008就要过去了,我们憧憬2009。
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