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早已发生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卷首语 |
中国之韵杂志
2008年10期
卷首语
那是大海的蓝。那是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之蓝,也或许,是从阿拉伯到中亚的沙漠之金与天空之蓝。
景泰蓝,在中国人的心中,或许是最中国的器物,它以中国明代中叶一位皇帝命名。这位皇帝,恰好是一位平庸的和失败的皇帝,一般的中国民众很难记起他。但是,中国人都记得或者知道景泰蓝。它富丽华贵,它意味着繁难的工艺和一种近乎于天真的奢侈品位,它被摆放在帝国皇宫的大殿之上,它象征着天上人间,象征着无上的皇权和囊括四海的财富。
这就是景泰蓝。
我们常常认为景泰蓝最中国。但是,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它起源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某个天才工匠的创造,然后通过那些阿拉伯的工匠们,通过蒙古大军的铁骑,景泰蓝来到了中国。在公元15世纪,英宗皇帝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瓦剌所俘,其弟即位,是为景泰帝。其时,国家风雨飘摇,社稷濒危,在正史上,我们看到的,是战争是离乱是动荡不安……但是就在那时,景泰宫中的工匠们,却正在用当年元代宫廷所遗留下来的器物和工艺拼接改换,成就了后人所记忆所传诵的景泰蓝。
——这是一个近乎于被湮没的故事。
我们已经不知道当时的人们何以如此,但重要的是,经过他们的拼接和改造,景泰蓝由异域新奇之物,变成了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中国制造。
这是一个例子,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博大。
中国人可能有过令现代中国人至今都难以企及的包容之力和消化之力。我们的先人,能够将那些来自远方——沙漠尽头、山尽头、海尽头的东西拿过来,改造拼接,据之为己用,据之为己有,成为我们自己的器物。追根溯源,很多最中国的事物,或许都有来自异域的基因,景泰蓝如此,佛教以及佛教文化对中国深远的影响更是如此——这恰恰是我们的传统和文化的荣光所在,是我们传统的生命力之所在。
据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但实际上,回到我们的历史,深入我们的历史,我们可能会发现,全球化早已经发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在几百上千年前,早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正常生活之中。只不过,对那时的人来说,这个全球化过程,这种影响与创作的过程,更需要耐心、智慧、包容和创新。
所以,看景泰蓝,可知先人的气度和胸襟。那种趣味,在元明之前,其实是没有的。但元代和明代的人们,看到了,触摸到了,觉得好了,就拿过来,就把它变成自己的。
有了这样的胸襟,才有了我们博大精深丰富多样的传统,才有了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