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凡人的声援

(2008-05-15 20:21:50)
标签:

地震

情感

分类: 纸现场
    我这个人比较目光短浅,表现之一就是平时少主动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这种既不远虑,也不近忧,使我感受到一种世俗的宁静。
    然而,世界的复杂性远非如此。
    两周前的一天,我的一位同事没有来上班。他平时特别敬业,我已经习惯了一到单位就看到他。很快消息传来,他去了淄博,因为他的外甥在胶济铁路的事故中丧生。那是一个19岁的小伙子,一个身材高大英俊潇洒的帅哥,一个去年才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一个年轻的生命。他的生活还未开始,就仿佛一阵烟云,倏忽不见了。
     别说是他的亲舅舅,就是我这旁人,听了也不禁揪心。
     今天早上,老太告诉我,平时和她一起锻炼的一街坊四川老太太,两个孩子都不在汶川,偏偏两个孩子的孩子,也就是来太太的两个孙子全在汶川上学。现在通讯中断,俩孩子完全联系不上,俩孙子看来是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白发苍苍的老人,当院大哭,宛如委屈的孩子。在场的人,无不唏嘘。
     昨天晚上,一个朋友来电话,说几天前在西安出差,住在美院旁边的饭店。地震第二天早上,看见一名学生躺在地上。据说是前一天晚上地震波爱的时候,学生们恐慌性地逃散,这位学生情急下跳了楼。而我的朋友也在咸阳机场候机的时候,眼铮铮看到机场天花板上的灯突然个个迸裂。他险些回不来,回来两天才后怕。
     人们从来不愿意想象,灾难也许就在自己的身边。
     是的,它们都发生了,千真万确地发生了。生命如此脆弱,倏忽间灰飞烟灭。我的同事昨天上班了,瘦而憔悴,开始相信因果轮回。
     我家老太说,她要是有100万,就捐10万,她的观点我很同意;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去血站鲜血未果,他拿出自己的生活费买了很多面包和水,分发给那些成功鲜血的人。他的行为,我很同意;我办公室的80后同事,平时省吃俭用,一听说组织捐款,立刻跑到楼下的ATM机上取钱。她们的行为,我很同意;单位组织募捐,我捐了500,微不足道,表寸心耳。
     揪心和感动,这些天轮流在我心中上演。
     但是我觉得,幸运地活着的人,是否应该想一想,在捐款捐物捐药献血献泪之后,我们对灾区人民更现实的声援方式?
     或许,认真地活着,珍惜宝贵的时间和生命,也是一种声援。
     或许,认真工作,保证国家秩序的正常运行,也是一种声援。这些天,这种例子随处可见,那些战士,那些医护人员,那些专家,那些持续不断为我们进行一线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毕竟,突发事件之后,人们还需要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社会也需要正常和稳定的秩序感。无论是救灾工作,还是的灾区人民的家园重建工作,都应该建立在正常和稳定的社会生产秩序之上,而正常和稳定的社会生产秩序,也能为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对于平凡人来说,或许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最朴实的声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找回
后一篇:排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