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FT专栏 |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在2007年陷入了巨大的亢奋和前所未有的焦虑。
一个傍晚,我家的电话像救火车一般响起,接起来一听,是远在深圳的一位女友打来的。她上气不接下气,劈头盖脸地说:“三百万啊三百万,已经三百万了!”我还以为她买的彩票终于中上了大奖,细问之下才知道,真实发生的事情,或许比中彩票更加神奇。
那天,女友正在家里烧晚饭,忽然听见有人在敲门。开门一看,是房屋中介司的业务员。那位先生对她说:“大姐,您家这房子,应该卖!应该马上卖!现在就有人买!您要是答应,您的个人帐户上马上就能有三百万人民币的进账。”
——而那套房子,原价是一百万,是女友和她的先生几年来含辛茹苦,按揭还贷,好不容易才挣出来的。
现在发生的事情是,在这个神奇的晚上,有天使或者财神从天而降,告诉她,她的房子已经升值百分之二百。
这就是中国有房的中产阶级在2007年度普遍遭遇的“奇迹”。
正如我的这位女友所说,三百万,过去仅仅出现在她最狂放的梦境中。而现在,她就站在自己家的厨房里,手持炒勺,腰系围裙,梦境就突然变成了现实。
女友就是怀着这样一颗激动的心,在电话里和我详细讨论了三百万这个数字,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鉴于她正在兴头上,还未走出梦境,所以我斩钉截铁地告诉她,这意味着她现在,不仅是一个苦苦挣扎的“中产”,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新富”。
其实,我不忍说出的是,她的生活并无改变,她依然要住在这套房子里,而如果把这套房子卖掉,她有可能要拿出比三百万更多的钱,去另外买上一套来住。
尽管如此,房产价格的增长,还是使得中国的中产阶级们陷入巨大的亢奋当中。在城市中,30岁左右的这一代人,忽然间获得了他们的父辈甚至是祖父辈所不能想象的财富。或者说,他们获得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拥有财富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财富感”。
我们正在成为很有“财富感”的一代人。
这反过来,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中产阶级追求财富的欲望。现在,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投资活动之活跃,投资组合之复杂,可能是欧洲或者美国的中产家庭所不能想象的。我的一位海归朋友很不理解中国人全民投资的热情,以及方式。她说在欧美,很少有人亲自去炒股,大家习惯于把自己的钱,交给专业人士去管理,节省出来的时间,自己可以选择去做自己更熟悉、擅长和感兴趣的事情。
海归女友更不能理解,最近的几次太太们的聚会,大家热烈谈论的,不仅是股市、房市和基市,甚至还在谈论投资黄金。她所看到的是,普洱茶,甚至是红酒,近期急剧的升值或者贬值,而当代艺术品巨大的升值空间,正在撩拨中国中产妇人的心。
这一切,是如此激动人心,如此生机勃勃。人们总是倾向于向自己证明,财富洪流的最强大的动力,就是对财富的欲望。
那天,远方女友在挂断电话时,忽然用一种犹豫的口吻对我说:“这是真的吗?”
我觉得,与其说她是在问我,不如说她其实在问自己。我们被财富激动着,也兴奋着,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我们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缺乏安全感,人们担心,眼前的一切,最终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人们更担心,由于自己的保守和懒惰,而错失了发财的机会,他们害怕几年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你说,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后的机会,能否抓住这次国家的经济腾飞,将决定你和你的后代最终沦为穷人,还是成为富人。
但当大家这么说的时候,在内心深处,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巨大的焦虑感。这可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也可能是酝酿已久的陷阱,人们在自己的欲望和恐惧间犹豫和挣扎。
由此,你便能理解,中国中产阶级的独特的投资行为,他们每个人都是投资家,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电脑前孤独地搏斗。决定他们投资的真正动力,并不仅仅是财富的保值和增值,而是在本质上,他们不相信他人,他们要把财富感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
他们迷恋财富,但不相信财富。在他们看来,财富如风如水,他们必须伸出双手,直接触摸和掌控。
——如果是一场赌博,当然还是由自己来掷色子,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