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趣怪人 |
BRUCE
美国人管石子坚叫BRUCE
窗外天空阴霾,似乎就要下雪了,那将是北京2004年的最后一场大雪。
50岁不是一个回忆的年龄,但石子坚似乎很享受这种回忆的过程。他表情安详,仿佛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也许,对他来说,这正是一个梳理思绪、总结人生的好机会。
某年某月某一天,在天津照相馆,一个穿着军装的孩子被带到照相馆去拍周岁相。孩子的父母也许没有想到,这个穿着海军服的孩子,一生都将与枪和制服结下不解之缘。那个孩子就是石子坚。
一切,仿佛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石子坚当兵离家时,才19岁。艰苦的军旅生活,给了他一身的真功夫,他小小年纪就成了大比武中的军事尖子。转业后他到检察院工作了几年后,感到那里也不是全面施展才华的理想之所。于是,在妻子的鼓励下,他考虑出国深造。
那一年,在北京国际机场,32岁的石子坚怀里揣着乔治·华盛顿大学(GWU)刑侦系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和美国大使馆签发的F-1学生签证,憧憬着自己的新生活。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炼狱”生活才刚刚开始。
GWU的刑侦系主要为美国社会培养警察系统的管理人员、侦探、特工以及刑侦技术人才。报到那天,石子坚就感到了扑面而来的不适。第一,跟其他专业相比,美国社会对刑侦人才的需要量很小,这意味着未来就业机会很小;第二,由于工作的特性,GWU刑侦系从未录取过外国人;第三,美国的执法部门也从未雇佣过外国人。就是说,即使勉强毕了业,他也可能无法从事专业工作。第四,这个专业的考试非常严酷,无论是谁,只要有2门功课得了C,便遭淘汰,毕业考试是综合考试——4个小时,涵盖所有课程,学生必须当场独立完成,如果通不过,不仅毕不了业,而且所获得的学分也将全部取消。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来了,就得咬牙挺着,从不服输的石子坚鼓励自己,不仅要挺过难关,而且必须取得优异的成绩。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到美国时,在克服语言关的同时,石子坚还要过金钱关。GWU是私立大学,学费昂贵。出国的时候,妻子把两人的全部积蓄给了他,那是1200美元,这个数字对于GWU昂贵的学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石子坚一方面要把别人喝咖啡、泡酒吧的时间用于打工,另外还要省吃俭用,因为他还想把妻子、孩子也从国内接过来。
刚到美国的时候,他每日三餐的伙食全都一样:鸡蛋、热狗、方便面。因为这都是最便宜的食物。他一个月的伙食费从未超过50美元。第二年,他就把妻子孩子接来了,虽然艰苦,但一家人相依为命,终究是个安慰。孩子二年级的时候,石子坚终于带上了硕士帽,和金发碧眼的美国同学一起站在毕业典礼的主席台上。
那天,GWU的布莱尔教授非常感慨:“这是GWU刑侦系有历史意义的的一刻,这个为美国警察部门培养执法精英的高等学府,今天培养出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刑侦硕士。”
美国特警:没时间吃饭
每个人的故事,都有使人内心驿动的理由:时有穷通,地有广隘,位有荣辱……一生的际遇浮沉冷暖,在这里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石子坚现在从事特警工作,工作之余的其他的时间,用于健身房或者写作,间或他会应邀回国,为国内同行介绍美国的警务制度,并与交警、巡警、防暴警以及警官学院的教官交流切磋。这,便是石子坚的生活常态。
“在美国,警察应当24小时在岗。街面上必须保持足够的警力。如果三班倒,每一个班都会有重叠,以保证街面上的警力达到标准。我的工作时间,有时候是10个小时,有时候8个小时。但无论是10个小时还是8个小时,上班的时候,我们都会很忙,工作时间里,绝对不会有读报、看电视的时间。我们有规定,从上班到下班,只有30分钟的吃饭时间。所以,多半我们没有时间吃饭。”
石子坚喜欢把自己在美国的经历写成文字,出成书,让故乡人分享自己在美国奋斗17年的传奇经历。石子坚熟悉美国警务制度,又身手不凡。最让他兴奋的事情,莫过于应邀回到家乡,为国内同行介绍美国警务制度,并与交警、巡警、防暴警以及警官学院的教官交流切磋。
“通过与中国警员们一起做俯卧撑,一起交流徒手擒敌的战术动作,一起演练如何拦截违章及犯罪嫌疑车辆,我感觉,国内的警务建设正朝着与国际警务规范化接轨的方向发展。我曾有幸为正在天津法官学院培训的全市的司法警察授课,并多次组团赴美进行司法考察和培训。” 通过这种种交流活动,石子坚发现,“这才是我的用武之地”。
有一件事,让石子坚特别受感动。他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签名售书时,有一位女士,买了很多本他的书。她说,她自己留了一本,其他的她打算送人。石子坚问她要送给谁,她说她不知道具体要送的人是谁,因为她想送给自己认为优秀的警察。她请石子坚就警察的标准在书的扉页上写几句话。石子坚就写下了“忠实法律,精通警务,不畏权势,除暴安良”。她非常满意地走了。
“这体现出北京市民的一种参政的意识。在美国,市民有这种意识是很正常的,社区跟警察局经常会有互动。社会稳定不是单方面的事,警察身上也会有很多负面东西。市民对警察也应当帮助、支持、鼓励,以融洽警民关系。”
这次回来,石子坚觉得国内的变化很大,这让他衷心地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