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2018-12-09 20:47:59)
标签:

南京

乌衣巷

自由行

分类: 国内-南京
    到达夫子庙的时候,下起了雨,在12月的寒冷天气里,显得更加寂寥。因为那脍炙人口的古诗,让我也忍不住来金陵怀古凭吊一番。黄昏、野草、朱雀桥、夕阳、乌衣巷,堂前燕,一组伤感飘零的镜像,组合在一起,更加让人唏嘘不已。
    巷子很不起眼,楣上石匾刻着苔绿色的“乌衣巷”三字,十分低调。巷子是重建的,已经不算是古迹。不过,要什么古迹呢?有乌衣巷三个字就够了啊。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巷子很窄,青砖铺的路面,两边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风格的民房。一切似乎都很普通,乍一看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的江南小巷而已。然而它是乌衣巷,名气太大太大了。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往前行几步,一转变看见了“王谢故居”。其实到乌衣巷,如果不看“王导谢安纪念馆”,那真的是白来一趟,一点意思都没有。三百多米的一条小巷,5分钟就走完了。
没什么游客,门票也就区区八元。门庭也很简洁,想象中的豪族世家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只有两进的院厅,空落落的寂静。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故居分东西两院,主要由来燕堂、听筝堂、鉴晋楼、曲水流觞等点组成,也展出一些六朝时期文物。“王谢故居”、“魏晋遗风”牌匾悬挂在墙上,可在“燕来堂”前再也难寻到一只燕子。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我沿着“朱雀桥边野草花”的路径,来寻访故居的热情。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砖印石壁上的“竹林七贤”,图画清晰,形神俱备,还在抑扬顿挫,述说着当年的诗酒风流。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微缩的“曲水流觞”,据说王羲之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即是曲水流觞的由来。【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这次“曲水流觞”的聚会,王羲之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叫做《兰亭集序》,也算是流芳千古。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离开听筝堂前的“曲水流觞“往里走,便是”来燕堂“。挂满雨滴的花儿在堂前娇羞地绽放着,增添了几分生气。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堂很小,里面的塑像也不够生动气派,看上去显得倒有几分愁苦。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大堂正中竖立着一尊王羲之铜像,堂匾系当代著名书法家沙曼翁书写,以隶体杂汉简,笔锋遒劲有力,象征着六朝时期“王谢大宅”的风范。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故居里面,还存放了王谢两大家族的一些史料,包括王、谢家谱以及两大家族的开创人王导、谢安的画像等。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乌衣巷的来历,一说是三国时期的乌衣营,在此驻扎的孙吴士兵穿黑色衣服而得名;二是东晋入住于此的王谢家族。相传世家子弟喜欢穿玄衣,显得风流倜傥,惹得世人纷纷效仿,乌衣巷因此声名远播。在当时的东晋显贵中,如王导、王敦、王羲之,开创了乌衣巷的辉煌。而谢氏一族,则出了一波或文或武或文武双全的人勿,如风流宰相谢安、名将谢玄、谢石,山水诗祖谢灵运,还有才女谢道韫。一众人物令得小小的乌衣巷在历史的河流中留下赫赫声名。
【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离开时依旧没有人,站在巷口,外面是热闹的商铺游人,里面则幽静寒凉。时过境迁,多少风流都被雨打风吹去。显赫也好,黯然也罢,夕阳斜照下的野草花依然安享着属于它们的时光。【南京】(八)乌衣巷,已无堂前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