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2017-11-30 21:04:15)
标签:

旅游

成都

平乐古镇

乐善桥

分类: 国内-川藏新疆西北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与水口、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去之前看介绍说也是挺有特色的一个古镇,但从成都市里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之后,感觉远没有介绍的好。和大多数古镇一样,河水、老街、商铺、茶馆……不过作为半日消遣,倒也足够了。闲逛累了就坐在河边喝喝茶,看看戏水的游人,还是挺惬意。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古镇面积不大,大约半天就能逛完,主街是翻新过的街道,商业氛围浓厚,绝对没有你想要的老成都该有的市井氛围。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有些场景可以让你看到昔日古镇的影子,不过也是转瞬即逝。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来古镇游玩的游客倒是不多,显得有几分寂寥。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沿江而建是街区的主要特色,其格局呈鱼骨状。为了便于买卖和居家,沿街建筑均为上宅下店,一般为两层,木制穿斗结构,青瓦木檐,高低错落。现存明清建筑23.54万平方米,保持明清古街风貌的街道22条,其规模之大,风格之统一居西蜀之冠。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静静的从镇中流过,小镇两边都是茶馆,饭店,农家乐,夏季来此避暑,可以荡舟于白沫江上。这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租这里的竹筏,在水中间打麻将,喝茶,等到了饭点,船老大再把竹筏撑至江边,上岸去品尝美食。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在这里卖唱,估计曲高和寡吧。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桥边的两尊石狮子,看模样已是历经沧桑。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一座气势雄伟石拱桥傲然横跨在白沐江上,这就是有名的乐善桥。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出资修建。七年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它属于七孔石桥,有“邛南第一桥”之称。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属人行桥,后改建为公路桥。它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整座桥都是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再加上桥墩采用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如此也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站在桥上瞭望, 岸边吊脚楼高筑,朋友三四约着在白沫江边喝茶聊天,藤椅茶座,安逸的很。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沿江古街上,散布着三四个码头,值得注意的是私奔码头,码头很小,靠近乐善桥,据说当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就是从这里私奔的,演绎了一段凄美而浪漫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拿瓶子作为店铺的装饰,也有几分意思。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白沫江上一江分三水的古堰很科学,中间主河道用来行船,右边河水灌注外围地域,左边河水用来灌注平乐内部田地。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村民们饶有兴致地围观打牌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炸土豆、豆腐干,也只有外出游玩之时才会觅得的食物,但吃起来还是满满的欢喜。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据说这里的奶汤面是比较特色的食物,可以尝试。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现在的古镇很多都是翻新工程,商店、酒吧,就连卖的东西,也都差不多,所以才让人感觉失望吧。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竹编一条街,家家户户都在卖各式各样的竹编工艺品。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竹筐竹凳竹花瓶,样式多样。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茶馆比比皆是,随意挑了一家。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如果对它不抱太高期望,就这样安静地喝喝茶嗑嗑瓜子吹吹水,要闲要慢,要有足够的好奇,可能你会发现来这里的意义。
【入蜀记】(三)成都--平乐古镇,水来水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