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多多熊
多多熊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862
  • 关注人气:1,9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2015-12-09 21:07:12)
标签:

旅游

南京

深秋

明孝陵

分类: 国内-南京
   从毕业至今,一直在陆陆续续地写与南京有关的文字。

  去的多了,便不会刻意去写什么游记,就像是你身边随处可见的风景,珍藏于心。

  这座在曾经浮华表象下的古都,仿佛永远脚步比别人慢半拍。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都市烟火味,徘徊在怀旧与潮流的节点上,又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其实,我对南京的了解依旧非常有限,可能比起外地人稍微多一点点。从小时候记忆里的南京长江大桥,到莫愁湖秦淮河夫子庙;从中山陵明孝陵,到栖霞山鸡鸣寺乌衣巷;从金鹰购物中心,到鸭血粉丝汤狮子桥。。。。很多清晰与模糊的回忆,逐渐随着时光印在我的心里。


 南京废而又兴,兴而又废,往来于繁华与落寞之间,常驻的倒是文人的幽情,带一丝妩媚。”如果要给一个喜欢南京的理由,便是这些细碎的记忆,总提醒我对这个风格不甚鲜明的城市存在的特殊感情。时不时从心底里面翻出来,晃荡一下。

但凡有着漫长历史印记的古城,都有很多访古探幽好去处。明孝陵,便是南京最安静的历史隐遁之地。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在紫金山下选定了这块风水宝地,依山为陵,布局宏大严谨。一年后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号“孝慈”,便将这座皇陵命名为“孝陵”。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地宫与马皇后合葬。此后,孝陵的建设工程还在继续,明皇室至少调动了军工10万人,历时25年才完成了陵寝。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清晨的明孝陵深沉宁静,一代帝王在这里沉睡,无数未竞的雄心壮志都随雨打风吹去。世间万物,谁能抵抗得过时间的侵蚀?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深秋的神道,摇身一变为最动人的风景。耀眼的金色,银杏叶在石路上铺展开来,展现出迷人的光彩。【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以前觉得只要好心情处处皆风景,现在却刻意选择应季去。不为其他,只为能遇见最美的你。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枫叶也红了,层林尽染,美到无以复加。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明孝陵引人注目的是它与众不同的布局。自汉以来中国历代帝陵均依山而建,地宫、享殿、神道均呈现中轴对称分布,而明孝陵的神道与地宫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从中山陵沿陵前路往西,在梅花山处往北为明孝陵的陵宫,方门、井亭、碑殿、配殿、享殿、明楼、宝顶都笔直对称地排列,但神道却拐向西南方向弯曲延伸。据专家考证,明孝陵的整体布局其实为北斗七星天象形状:那弯曲的神道为斗柄,陵寝建筑为斗身;下马坊、大金门、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享殿、宝城等七个主要建筑构成北斗七星。

   有人说,墓主朱元璋生前十分崇仰天象,所以将自己的陵墓营造成北斗七星的格局,以体现“君权神授”、“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但也有人说,孝陵神道的弯曲与孙权墓有关。梅花山原名孙陵,是三国时期吴侯孙权的陵墓。史籍记载“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明张岱:《陶庵梦忆》)于是神道才一反常规修成弯道,形成北斗七星状不过是巧合。近年有专家探测,发现明孝陵方城下面竟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岩层,东面是相对较松软的砂岩,西面则是砾岩,坚硬无比。因此又有人说,当年正是这些意外出现的坚硬的岩石阻断了造墓人的施工道路,朱元璋才被迫将墓道拐了个弯。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当时明皇室从朝阳门(今中山门)到孝陵西北修筑了45里长的皇城,护陵军队5000人。陵园内亭台楼阁相连,享殿中烟雾缭绕,散养了长生鹿数千头,鼓瑟吹笙,一片祥和。石象路两侧,相对立着狮、獬、马、象、麒麟、骆驼6种巨大石兽共24座,站姿和坐姿各一对。几百年来默默守护着皇陵,山河未变,时光纵横。【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夹道迎侍,或立或卧,两两相对,栩栩如生。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风云岁月已逝,不朽的是工匠手中点石成金的神祗。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沿着神道走着,神兽们仿佛悄悄复苏了生命,低声倾诉昔日帝国的故事。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不朽的神衹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等到午时游客便已熙熙攘攘,破坏了清晨静谧安静的美丽。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光阴蹉跎,我们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样子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想到以往挥霍掉的时光  常常有飞回流转的错觉  灰暗而斑斓  凌乱又优美。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十年前追求完美,几近苛刻  十年后才发现,当初最不完美的那个人,其实是自己。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南下,你在北方。一南一北,去向不一样的方向,就算曾经相会多次,还是做好了“一期一会”的觉悟。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大家都在看啥,我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啥。。。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一条晃啊晃的毛毛虫。。。我们三个人居然玩了好久。。。。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神道分为两段,一段叫石像路,另一段叫翁仲路,由南向北,分列8尊人石像,亦两两相对。其中两对为文臣,头戴朝冠,手持朝笏,肃穆儒雅;两对为武将,身披甲胄,手握兵器,庄严威猛。所有雕像均以整块石料琢成,体型巨大,线条流畅,风格粗犷、雄浑、朴拙,气度非凡,在绿树浓荫掩映之下,威武雄壮地排列在神道两侧,镇魔辟邪,恭迎来者,显示帝王的威严和陵墓的神圣。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武将身穿盔甲、威风凛凛。文臣头戴朝冠、神情肃穆。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一具具石头铸造的躯干记录着时光流逝,化作不朽的遗骨。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明孝陵自洪武九年开始兴建,其间为佛教鼎盛时期,不仅迁走了周边几十座寺庙,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数百米开外就是孙陵岗,即今天的梅花山,三国时期孙权的陵墓。只因朱元璋说了一句“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故而得以保存。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木皿泉的剧本中主人公曾无可奈何的感慨:这个世界,大部分都是靠“无论怎样都无所谓”和“无论怎样都无可奈何”这两类事组成的。但是,为了不让我们打从心底里珍惜的东西变得支离破碎而紧紧抱住它。为了不再失去而努力,虽然知道总有一天终究会消失,但还是要努力。
    将来,我们行走的步伐和方向不尽相同,但是总会有心意相通的时刻。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穿过神道,跨越棂星门和御河桥,即可见明孝陵的主体建筑。朱红大门坐北朝南,黄瓦红墙,三大拱门,正中门额竖书“文武方门”鎏金大字。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朱元璋没有给自己在明孝陵留下任何碑文,但在凤阳明皇陵的自撰碑文却堪称一篇奇文。历代皇帝树碑立传者众多,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乾隆地宫的经文碑,尚未见过一位皇帝如此坦诚地披露自己的卑微出身,从乞丐到和尚再到皇帝的人生历程,也算是开了先河。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明孝陵历经600余年的沧桑,又在近代承受了清军与太平军战争硝烟,虽然许多木制建筑已经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依然保持当年风貌,尘封在独龙阜的地宫里完好如初。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红墙黛瓦三开间的碑殿,殿中有一只短脖巨龟,驮着一块大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醒目的鎏金大字,为清康熙帝御笔。据说康熙曾五次拜谒明孝陵,这四个字是他于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谒陵时所题,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并下旨命江苏巡抚宋荤、江宁织造郎中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会同修理,立石制碑,以垂永久。碑的两侧,还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所题诗碑和刻载康熙谒陵纪事的卧碑。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方城是座高约20米的方形城池,以大条石砌成,正中拱门内有一条台阶甬道,拾级而上,北面条石壁上刻有“此山乃明太祖之墓”,这就是宝顶,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陵墓。宝顶呈圆形,直径约400 米,林木苍郁。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曾采用精密磁测证实朱元璋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宝顶东西两侧各有石级可登城顶,城顶建有一座宫殿式建筑——明楼。
  明孝陵对明清两代五百多年帝王陵寝的建筑格局、形制、规模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后来历经六百年风雨沧桑,尤其是被清咸丰年间(公元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火焚毁,其地表木结构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如今我们看到的明孝陵,大多是后人按照修旧如旧的方法修复和重建的。在明孝陵东约100米处,有朱元璋长子朱标的陵墓遗址,称明东陵,仅存陵垣、陵门、享殿台基、台阶、御道、月台及宝顶等建筑遗存,断墙颓桓,芳草萋萋,令人无限感慨。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原本是须弥殿遗址,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数十只柱础,当年它们共同托起的大殿已荡然无存,我们今天只能通过这些仰面向天的柱础,想象大殿的当年的气势和辉煌,四周的雕梁画柱,现在只剩下少许的断壁残垣。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穿过内红门,经过一段大道,就到了方城明楼,城前的桥叫做升仙桥,据说当年朱元璋的灵柩就是跨过这座桥进入地宫的。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站在明楼前城墙眺望,整个明孝陵尽收眼底,山环水绕,树木葱茏,红墙黄瓦,跌宕起伏,气象非凡,不愧为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壮丽深沉的秋色,山峦将这座陵寝环保其中,仿佛还闪耀着大明王朝的荣光,隐匿于无人知晓的岁月深处。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这座地宫至今保存在坚固的山体内,未曾开发,也没有被盗掘过。南京的民间,曾流传着朱元璋死后从13座城门同时运出棺木的说法,因此有人说明孝陵其实是他的疑冢。当然,这只是市井巷陌的传说而已,对于朱元璋来说,有什么地方比紫金山能彰显君临天下的威仪呢?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南京】(一)浓墨重彩明孝陵
  TIPS:
1、门票:70元(晚上6:00——次日早上6:30不收门票)
       交通:游3、315路、20路、地铁2号线苜蓿站下。如果从新街口打的约20多元。 
 
2、简介: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毗邻中山陵,是中国比较著名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朱元璋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可他的坟墓为什么叫孝陵呢?“孝”其实是朱元璋的皇后马氏的谥号。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建成地下玄宫。翌年马皇后去世便葬入此陵,陵名即称孝陵。而朱元璋直到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方病逝并与马皇后合葬。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成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方最后完成。该陵建设前后历时30余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