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山茂林记禹功——会稽山大禹陵游记

(2016-06-09 11:45:04)
标签:

旅游

文化

分类: 萍踪琐记

                     http://s11/mw690/001yKDZZgy72le3BZPkea&690
http://s1/mw690/001yKDZZgy72lev8bFm60&690

                        崇山茂林记禹功

                        —会稽山大禹陵游记

 

    五月二十三日下午,我们同窗一行在绍兴城郊用过午餐,便乘旅游车前往禹陵景区。车子开上公路,远远看到一带郁郁苍苍的山岭,这便是著名的会稽山了。导游告诉我们那里靠左边一段便是我国著名的五A级景区大禹陵。稍近一点,可以看到,一座山头上,高高矗立着一尊塑像,导游说,那是根据经过许多专家考证大禹的历史形象修建的大禹铜像,这是在五六里外,看不出他的高大,如是走到跟前,就会知道,赶得上七八层楼高呢!车子很快来到景区,我们随着导游,走进了这块神往已久的文化名区。

  http://s12/mw690/001yKDZZgy72ledpH1Vab&690
http://s9/mw690/001yKDZZgy72leiXPfi48&690
http://s8/mw690/001yKDZZgy72leCpBfF77&690
http://s7/mw690/001yKDZZgy72leHBfDwd6&690

     大禹陵景区毕竟不同凡响,尽管不少建筑是在历经文革浩劫后修复或重建的,依然大致保存了原有的格局。整个景区,大致包括禹陵、禹庙、禹祠、禹馆几个部分。除了禹馆(大禹事迹陈列馆)和禹陵的神道,登山台阶步道,山顶大禹铜像外,其余大致保持了原有的风貌。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当年大禹在父亲鲧被殛(处死)之后受命于尧,为根治滔滔洪水,跋山涉水,足迹遍于九州;看到他为天下苍生而舍一己之私,备尝艰辛,足胝手胼,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看到他北上燕冀,南下湘衡,西极巴蜀,东临吴越,在尽览祖国山川,充分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划天下为九州,铸鼎分治的至伟功业;看到他在疏浚江河、平息水患,抚安百姓之后大会天下诸侯,为华夏长治殚精竭虑,悉心擘画的雄才大略。在这里,人们也可以看到从秦始皇到明请帝王对大禹的顶礼膜拜,从上古先民到民国政府对大禹的赞誉纪念。无论是神道上威严的“龙杠”和“拴马桩”还是声音浑厚悠远的大运钟,无论是双龙压脊,重檐高翘,一派帝王气象的殿宇,还是沧桑凝重的砭石和“禹井”都在显示着大禹的崇高和威严,甚至连禹庙大门和享殿之间的四十级台阶,都让登临的人们步步增添对大禹的追思和敬仰。在禹陵景区,固然有大量的图片,展品和音像资料对大禹的事迹做详尽的介绍,不过,单是历史在这里留下的足迹,也远非许多新建的“历史景观”所能望其项背。无论是摹刻自南岳的有杨升庵先生释解“蝌蚪文”《岣嵝碑》,还是康熙乾隆留下的“御碑”以及座座殿宇庭轩中的牌匾楹联,无不尽显历朝历代,从达官显贵到平民士子对大禹的敬仰与怀念。

http://s13/mw690/001yKDZZgy72leTCsSE6c&690
http://s7/mw690/001yKDZZgy72leVRGNU26&690
http://s11/mw690/001yKDZZgy72lf1165Qea&690
http://s2/mw690/001yKDZZgy72lf5xjr381&690

http://s6/mw690/001yKDZZgy72lfb0Qbra5&690

http://s7/mw690/001yKDZZgy72lfgCjumd6&690

http://s12/mw690/001yKDZZgy72lfk23F18b&690

      随着同窗们游览的脚步,听着导游娓娓道来的讲解,我一直在思索大禹何以得到人们如此的崇敬与怀念。几千年前的先民们,为什么会在禹的名字之前,冠以一个象征功业、威严与敬仰的“大”字。

      首先,大禹是一个公正无私,勇于担当的强者。大禹在父亲被杀,五内崩摧的哀痛中毅然受命,他不顾一己之私,割舍儿女之情,离妻别子,为根治洪水忘我工作,奋斗不息。那个时代,那个年月,估计既没有秘书、司机可以指派。也没有形形色色的奖金和补贴可以理所当然的享受,更不会有“屁股坐着一座楼”的豪华公车为自己代步疾驰。同时,大禹是一个胆识兼备,勇于创新的智者。他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在调查研究,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果断改弦更张,变“堙”为“导”。正是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创新举措,让他赢得了疏九河、通百川的千秋功业。再者,大禹更是一个高屋建瓴,深谋远虑,知人善任的能者。为了战胜滔天洪水,他深知不能只靠自己逞匹夫之勇,而是选贤任能,组织起包括皋陶、益、后稷等一大批志士仁人的工作团队,与自己并肩携手,投入天下国家的事业。为了提高国家管理效能,他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天下为九州,实现从首都到远邦基层的有效管理。为了调动百姓参与治水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他不顾劳苦困顿,调有余,补不足,维护天下稳定。同时,他赏罚分明,甚至用杀伐来大力树立国家权威。正是这些,使大禹赢得了天下部族与百姓的爱戴。在并天下更无其二的功绩面前,他不居功自矜,两次辞谢帝舜的封赏,而没有像如今有的聪明人那样争名于朝,逐利于市,为什么奖项级别,排名位次找关系,走后门。那一个“大”字,大禹实在是当之无愧!

      正因为如此,从古代,就有不少人千方百计跟大于攀上关系,首先是越国先民,包括著名的越王勾践,都自认大禹为越国先祖,至今禹庙附近,还有大禹嫡后的姒姓人家,聚居于禹陵村,世代为大禹守墓,已繁衍至144代。从秦始皇到乾隆帝,在巡狩天下时都没有忘记来大禹陵祭拜一番。至于名臣将相,迁客骚人,来此拜谒,吟诗题词,更是不计其数。帝王将相们的青睐,意在攀龙附凤,拉大旗做虎皮,为自己傅粉贴金。而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在对大禹的敬仰中,寄托着共同的期盼,希望自己能够生活于安定祥和的治世,希望有更多大禹那样品德和才干的人,来鞠躬尽瘁,效力江山社稷,服务黎民百姓。

      下午回程的时候,夕阳给苍茫的会稽山悄悄染上一抹淡淡的金色,使禹陵的景物在朦胧中透着神秘的辉煌。耸立于山头的大禹塑像跟那段历史一样渐行渐远,而我们,一如天下黎庶,心中的期盼倒是愈往前行,愈加强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